7年前的那个盛夏,龙华区民治街道安全义工队第一次亮相,就吸引了68名志愿者争相报名,“安全服务、人间善举”,犹如一把钥匙,为很多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之后,他们寒来暑往,始终如一,致力于安全志愿服务。
若不是偶然间翻阅活动统计表,或许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发轫于民治的安全义工队伍,刚刚迎来他们的第200场志愿服务活动。
探索:让安全离居民更近一点
时光回到2013年。
彼时,深圳的志愿服务已遍地开花,并于诸多社会管理事项中得以有效参与推进。而于民治的安全工作,正是千头万绪之时。
“能否以志愿服务为切口,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安全知识离居民更近点。”怀着这样的初心,一向领风气之先的民治,最先于深圳志愿服务平台注册成立街道级安全义工队。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以“八进”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义工进社区”志愿服务模型初现,涵盖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组织有奖知识竞答、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安全技能指导、安全隐患排查等8项内容,借力打通安全宣传“最后一百米”。
2013年6月10日,在民治大润发商场,第一场安全义工宣传活动正式举行。“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便吸引了68名安全义工报名参与。”刘情是民治街道应急管理办负责人,也是街道安全义工队的发起人,这个数字,他至今仍清晰记得。
此后7年,无论是工业园区、城中村,还是大型商超、汽车站,亦或公园、游乐场,只要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居民们总是会看到身着蓝马甲的安全义工,他们手里捧着安全宣传资料,嘴上讲着安全知识,走街串巷、摆摊设点,为居民普及安全观念,成为离居民最近的那抹“安全蓝”。
风劲:由“一棵树”到“一片林”
11月12日,第200场!
上午10点,将义工活动要用的物资整理好,民治街道应急管理办工作人员农利标开始联系下午的人员、场地。几天前,他在街道安全义工群里发布了当天志愿者的招募通知,名额很快一抢而光。
下午2点30分,10名安全义工准时到达白石龙社区新彩苑,搭帐篷、摆资料、调试音响设备、准备问答知识,每场活动都不轻松,大家忙碌却有条不紊。半小时后,穿上蓝马甲,身材瘦削、声音洪亮的退休安全专家薛智杰就位,拿着话筒,耐心地向居民讲解有关安全事项,一场主题为“规范高处作业,杜绝高空抛物”的安全义工进社区活动准时开展。
“高空抛物即使没砸到人也可入刑;拨打安全隐患排查电话还会有专人上门检查……”退休的幼儿园教师李天群是民治街道招募的第一批群众安全义工,派发安全资料、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生手变熟手,多年活动参与下来,李阿姨俨然已是半个安全专家。
这是第200场民治街道安全义工进社区志愿活动的现场,也是民治安全义工队7年来倾力安全宣传征途中再常见不过的景象。有人说他们是“婆婆嘴”,也有人认为他们“管太多”,但凭着“安全知识近一点,事故风险会少一点”的坚定信念,7年来,他们未曾中断。
截至目前,民治安全义工队已累计服务群众达28万人次,约占街道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安全义工队伍也由“一棵树”发展成“一片林”,从最初的仅有几个人到现在活跃的义工就有300余人。
“有问题找安全义工,有时间做安全义工”,在民治已蔚然成风。
民治安全义工队8项志愿服务
推广安全理念
宣传安全知识
发放安全知识读本
组织安全知识有奖问答
开展安全项目体验和技能培训
播放安全生产警示教育视频和微电影
上门为居民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宣传和发动居民参与安全义工活动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