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披白色“战袍”,却很少出现在公众眼前,他们不接触患者,却直接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他们看似不在一线,实则处在“超一线”……他们便是被称为新冠病毒“捕手”的福田区疾控中心检验组。
随着深圳本土确诊病例的出现,福田区疾控中心核酸检验组再次全员集结,开启“流水线”作业,每天14人24小时驻守PCR实验室,昼夜无休开展样本检测工作,真正做到“人歇机不歇,人停实验室不停”。曾华书作为福田疾控中心检验组组长之一,更是与团队共同坚守在岗位上。
身穿白色“战袍” 始终战斗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为进一步加快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速度,福田区疾控中心核酸检验组挑起重担,开展检验和排除工作。为防止病毒传染,他们不得不穿着厚厚的三级防护服开展检测、观察并等待结果。从样本接收、信息核对、样本编号、试剂准备、样本提取再到上传结果,一棒一棒接力、一站一站交接,全程紧张有序、环环相扣、高效运行。一个样品一做就是2-3个小时,检测结束还要进行消毒等后续工作。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既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还要确保生物安全和实验室人员安全。曾华书表示,正是因为团队的互相协作、彼此配合,才构筑起一条“无缝衔接”的闭环检验链。
对于检验组来说,他们的工作还有个特殊性:当流调组做完密接、次密接或者需重点防控人员调查后再转运到隔离点,等采样送到实验室,时间都已经很晚了,所以,实验室很多工作都是集中在下半夜或者第二天凌晨。此外,为了把对人民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外环境和污水的检测工作也全部放在后半夜,给检测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很大。为了兼顾样品紧急程度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检测一旦开始,他们在实验室一干就至少5-6个小时,这中间想要透口气、喝口水、去个卫生间都不可能。一旦出来需要更换一身防护服不说,为了保障检测环境,实验室还要重新消毒,用曾华书的话来说“这太浪费了”。
“也许在别人看来我们的工作非常基础,好像没有流行病学调查那么耀眼,但我觉得我们科室的工作真的非常重要,所有其他工作的内容指向都需要依靠检验组的实验结果,相当于‘哨兵’的作用。”在疫情平缓的时候,曾华书和她的检验组团队还需要对重点场所的外环境、驿站的外环境等进行检测,一旦出现什么异常,他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以“绣花”精神做实验 检验结果“0误差”
凭借着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从2019年疫情暴发至今,只要送到福田区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样品,没有一次假阳性,百分百保证样品的准确性。曾华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检测完如果发现有阳性样品,他们还会有另外两种试剂再进行复合性检测,每一批次的检测都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做好质量控制,每次做完的检测记录全部可以溯源,保证样品从质量控制到结果报送,不出现一点差错。“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们真的像绣花一样在做实验,非常精细。”曾华书表示,经过检验组团队检测的样品,结果非常可靠。
据悉,截止到1月22日,福田疾控中心实验室累计检测核酸样本110616份,外环境样本46665份,以专业和敬业展现疾控中心的检验力量。
检验组的组员们有70后、80后、90后,甚至还有快退休的老同志,即使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但每一个人依旧是兢兢业业站好每一班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份危险的工作中,用手中的核酸检测“武器”和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捕获病毒。“检测快一点,希望就多一分。”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始终无畏无惧,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责任担当诠释着初心使命,用无怨无悔书写“最美的逆行”。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