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面水而生,因水而兴。11月21日晚,深圳前海欢乐剧场的舞台灯光穿透夜幕,与伶仃洋的粼粼波光、城市楼宇的璀璨灯火交相辉映,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在此徐徐展开。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收官之作,盛典在“海天一色”的沉浸式空间里,演绎出属于大湾区的时代华章。

21日,十五运会闭幕式在深圳前海欢乐剧场举行。 新华社发
深圳“创新之城”的基因,在闭幕式的每一处细节中熠熠闪光。天空中的萤火虫化作星辰,随后化作黑脸琵鹭,衔起舞台一角……核心舞台以“一张白纸”为创意核心,通过仿真动效技术打造出“破水而出”的视觉奇观,既呼应深圳“在白纸上绘就辉煌”的城市内涵,更将大湾区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具象化。而在《科创向未来》这一篇章中,象征深圳经济特区开放特质与外贸特色的红色集装箱,摇身变为智能操作间,数十只机械臂与舞者同步起舞,金属臂腕转动如流水般灵动,智能机器人随音乐节拍摇摆,灯光流转间,深圳“创新之城”的鲜活气韵跃然眼前。

广东、香港和澳门代表团代表在闭幕式上一同入场。 新华社发
致敬未来,不忘初心。另一篇章《闯海逐浪》则以质朴而有力的表达,回溯了深圳的奋斗初心。45名建筑工人手持红色钢梁整齐出场,刚劲有力的动作与舞者舞姿交织,以及来自祖国各地的方言声,精准勾勒出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的火热场景——彼时的深圳,脚手架遍布街巷,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扎根热土、埋头苦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舞台上跃然而出,生动呈现了“深圳奇迹”背后的奋斗密码。

十五运会吉祥物大受欢迎。 新华社发
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十五运会创下多项历史突破:公路自行车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赛事,实现粤港澳三地联动办赛;马拉松赛首次跨越深港,上演了速度与融合的精彩对话……这些创新举措以体育为纽带,充分彰显了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深度融合态势。

闭幕式上演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火热场景。
闭幕式更将这份“联结”搬上舞台。三辆酷炫的新能源汽车载着深圳运动员代表王欣瑜、香港运动员代表李思颖与澳门运动员代表郭建恒驶上舞台,三人并肩挥手的瞬间,正是“湾区一家亲”的最佳写照;“一枝竹仔会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断折难……”童谣《一枝竹仔》悠扬唱响,恰是对湾区协同发展的鲜活注解;《大湾区交响》一开场,便将观众拉入鲜活的岭南市井生活:粤式酒楼里,伙计用地道粤语热情招呼客人,普洱茶的清香与虾饺、叉烧包的热气交织弥漫;粤语歌曲《红日》、醒狮、咏春、葡式舞步等元素巧妙穿插,更让港澳与广东的烟火气深度交融,尽显岭南文化的多元包容与湾区融合的深厚底蕴。



岭南元素 闪耀闭幕式。 新华社发
随着《欢迎常到湾区来》和《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唱响,夜幕渐深,闭幕式也正式落下帷幕。海风依旧吹拂,灯光依然璀璨。这场盛典不仅是全运会的圆满收尾,更是大湾区发展的生动缩影:它兼具深圳的科创锐气、岭南的温润风情与湾区的协同力量,更蕴含着“向海而生”的无限可能。
以海天为幕,以城市为景,全民参与,全城共赴。正如伶仃洋的潮水奔涌向前,这片热土的精彩故事,也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书写下去。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