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架上轻轻取下绘本《我是彩虹鱼》,翻开书页,小女孩指着那条闪闪发光的彩虹鱼,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说:“如果我是彩虹鱼,我才不会一个人守着这些亮片呢。分享才是最快乐的事,我要把最漂亮的鳞片送给每一位朋友!”
画面一转,她身着亮晶晶的服饰,化身成一条灵动的彩虹鱼,在水中轻盈游弋,将身上最珍贵的闪光鳞片一片片赠予身边的朋友。每送出一片,海洋就多一分璀璨。鱼儿们围绕着她翩翩起舞,整个海底仿佛化作一场流动的星光盛宴。
这条与众不同的“彩虹鱼”,正是来自龙华区同胜学校附属阳光童苑幼儿园的4岁女孩毛悦。在龙华区“童意创想”短视频大赛中,她以“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彩虹鱼”为主题创作的视频作品,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十佳优秀作品”,并被授予“龙华区小小领读人”的荣誉称号。

生活中的毛悦,正如她所演绎的彩虹鱼一般,内心装满阳光与友爱。“我是一个喜欢亮晶晶东西和交朋友的小姑娘。”她笑着说,“我觉得彩虹鱼的故事最好玩了!如果我是它,我要把所有亮片都送给好朋友,这样我们就能一起闪亮亮地跳舞啦!”
在她纯真的世界里,独占带来的孤独,远不如分享带来的共舞美妙。这份源自本能的慷慨与共情,让她对经典童话《彩虹鱼》进行了属于自己的、充满积极意味的重塑。“妈妈给我读《彩虹鱼》时,我有点伤心,因为其他小鱼都不和它玩了。我想,如果它早点分享,大家早就成为好朋友了!”
于是,在她的演绎中,彩虹鱼成了一位天生懂得分享的快乐使者。“那些亮片那么漂亮,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有,多孤单啊。我要送给小蓝鱼一片,让它也能在黑暗里发光;看到朋友们开心地笑起来,比我自己拥有所有鳞片还要开心一百倍!”

“这本书告诉我,好朋友是世界上最好的宝贝,”毛悦说道,“玩具和亮片一个人玩没意思,和大家一起玩,一个玩具能变成一百种玩法。这本书真好,它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快乐的小孩!”
对她而言,分享不是被教导的规矩,而是能产生更多快乐的“魔法”。这份领悟从书本延伸到了现实——在幼儿园里,她总是乐于和伙伴们分享玩具和贴纸,驱动她的正是“想看到他们和我一样开心的笑脸”。
得知获奖,毛悦用孩子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喜悦:“开心得都想转圈圈!”这份荣誉的背后,当然离不开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每日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让她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分享、礼貌和爱”。

据毛悦家长介绍,视频创作通过充满童趣的互动和绚丽画面,生动演绎了“分享不是失去,而是让快乐成倍增加”的朴素道理。他们希望用这个光彩夺目的故事,鼓励孩子们打开内心,享受分享所带来的纯真、最满足的快乐。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