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妈妈呢?哥哥姐姐呢?我又掉队了!”视频里,三年级学生刘方晨头戴亲手制作的鹅头道具,化身成那只“慢半拍的小鹅”,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与它的心灵共鸣。在龙华区“童意创想”短视频大赛中,这位来自龙华区鹭湖外国语小学的8岁女孩,凭借作品《如果我是故事里的慢半拍的小鹅》脱颖而出,荣获“十佳优秀作品”,并获评“龙华区小小领读人”。

“读着读着,就暖到心里啦!”一提起《慢半拍的小鹅》这本绘本,刘方晨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本由瑞士作家汉娜·约翰森与插画家凯蒂·班德联袂创作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只孵化慢、学本领也总是落后的小鹅,最终却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挽救了整个鹅群的故事。
“刚读时,我总替小鹅着急。它孵得最慢、学得最晚,会不会偷偷难过呢?”刘方晨坦言自己初读时的担忧。但随着情节推进,她惊喜地发现,“慢半拍”背后隐藏的礼物——正因为小鹅总是慢一点,才能安静观察周围,率先听到猎人的脚步声,从而挽救整个鹅群。
这个发现让她豁然开朗:“这让我想起自己练舞蹈的时候,下腰总比别人慢,以前还偷偷哭过鼻子。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急着追赶别人。”
刘方晨是个活泼开朗的“迷你演说家”,她形容自己“一开口就停不下来”。她的生活丰富多彩:泡在书海里追童话、探冒险;扎进舞蹈房当“小天鹅”,跟着音乐转圈;跳进泳池变“小鱼”,扑腾着水花撒欢。正是这种多元的经历,让她对“慢半拍”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
“小鹅的故事像一颗甜甜的糖,裹着‘做自己也很棒’的魔法。”她说,现在再遇到“跟不上”的时候,就会想起那只勇敢的小鹅,然后告诉自己:“没关系,我的‘慢’里,也藏着独一无二的光。”
更难得的是,她从故事中读出了更深层的意义:“书里悄悄告诉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这份认知激励她成为“自然小卫士”,从随手关灯、垃圾分类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守护美丽家园。
“能获奖我特别开心,也特别激动!”刘方晨分享说,感谢语文老师悉心指导、同学热情鼓励,也感谢《慢半拍的小鹅》带给她如此精彩的分享主题。在准备参赛视频的过程中,她也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分享小鹅的故事让我更加明白:接纳自己的节奏,就像保护大自然——每一次坚持,哪怕再小,都有意义。”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刘方晨表示,她会继续做勇敢的“小演说家”,分享更多好书,也会坚持当好“自然小卫士”,带动身边人守护绿色家园。
正如那只慢半拍的小鹅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刘方晨也通过这次参赛经历更加确信:我们不必追逐统一的步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拍。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稳步向前,终会发出温暖而独特的光。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