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一只好饿的毛毛虫!”在“童意创想”短视频大赛中,一个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作品《如果我是故事里的毛毛虫》吸引了众多目光。画面中,来自龙华区观湖第二幼教集团平安路幼儿园中二班的廖芯晨小朋友,化身经典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的主角,头戴毛毛虫头饰,手捧苹果、梨子模型,用稚嫩又投入的表演,带领观众跟着小毛毛虫一起“啃”遍各类水果,见证它破茧成蝶的奇迹时刻。
凭借亮眼的表现,廖芯晨荣获“龙华区小小领读人”称号,其作品也从众多参赛视频中脱颖而出,入选十佳优秀作品。

这部短视频围绕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展开,分为“美味的旅程”“肚子疼与转变”“美丽的奇迹”三幕,以沉浸式演绎生动呈现故事情节。表演中,芯晨一边念着台词,一边做出敲门、啃咬的动作,用歌声表达品尝美味的喜悦,让每天的“觅食”变得生动有趣;接着,她捂着肚子模仿毛毛虫因贪吃而痛苦的表情,再通过“吃绿叶”的动作展现它改正错误的过程;最后,她钻进自制的“茧”中,再次现身时,背后已展开绚丽的蝴蝶翅膀。整个视频以纯真的动作和语气,让绘本故事“活”了起来,传递出成长的快乐。
为什么选择《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芯晨兴奋地回答道:“我特别喜欢里面圆滚滚的小虫子,它找吃的样子,就像我看到草莓蛋糕时的模样!”表演时,她真正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小的毛毛虫,体验它的饥饿、痛苦,以及最终蜕变的喜悦。
“读完《好饿的毛毛虫》,我心里像装了一颗甜甜的糖,不仅喜欢小毛毛虫可爱的样子,也读懂了故事里的小道理。”芯晨发现,小毛毛虫每天认真找水果吃,从1个苹果到5个橘子,一点都不偷懒,“就像我每天认真吃饭、学唱儿歌一样——原来成长就像毛毛虫‘吃水果’,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慢慢长大。”
最让芯晨印象深刻的是小毛毛虫星期六乱吃东西的情节。“它看到蛋糕、冰淇淋就忍不住吃太多,结果肚子疼得难受。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次趁妈妈不注意,一口气吃了三个冰淇淋,后来也肚子痛的事。”她从故事中领悟到:不管是小毛毛虫还是自己,都不能贪吃零食,要像毛毛虫后来选择吃绿叶那样,选择健康的食物,身体才不会受伤。
而最让她感到惊喜的,莫过于小毛毛虫变成蝴蝶的部分。“看到它从小小的虫子,躲进茧里睡一觉,就长出了漂亮的翅膀,我觉得好神奇。”老师的解释更让她对成长充满期待——现在慢慢学知识、学本领,将来也能像蝴蝶一样“飞”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本绘本不仅让我读到好玩的故事,更让我明白:成长需要耐心积累,要懂得改正错误,还要相信自己能像小毛毛虫一样,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芯晨说。
芯晨的妈妈表示,孩子平时非常喜欢阅读,尤其热爱绘本。她常常沉浸在绘本世界中,时而对着书页自言自语、模仿角色,时而盯着五颜六色的图画发呆,仿佛在思考什么。这种对绘本的热爱与思考,也为她的表演奠定了坚实基础。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