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董成/文 宋璐/图
11月19日,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在宝安举行开幕式。作为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以“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汇聚中外嘉宾共商金融发展大计,共话湾区合作新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卓越人才大湾区实践基地在开幕式上正式揭牌。

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于当天下午举办了“科技创新与国际产融结合”全体大会。11月20日,大会还将举行“全球金融市场与政策创新”“金融开放与世界经济展望”两场全体大会,与会嘉宾将围绕金融开放、产融循环、政策创新、全球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活动期间,大会还将发布《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指南》《高关税背景下的美元趋势与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招商银行“科技金融4×3矩阵式综合服务方案”、北京银行深圳分行金融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方案等研究报告和成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本次大会还将同步举办9场平行会议,将聚焦金融文化、人工智能、保险投资、汽车产融、企业出海、金融人才、深港合作、跨境生态、科技保险等议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智慧,助力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地。
开幕式揭牌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卓越人才大湾区实践基地,落户宝安区新安街道星通大厦,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和资源优势,链接学界前沿与产业一线,深化拓展与大湾区校地合作,构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国际实践—科研智库”全链条培养体系,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新范式,着力培育更多掌握全球金融运行规律、具备过硬金融专业本领的高素质人才,为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专家观点

周延礼就如何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更好服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安全与发展作演讲。他表示,过去五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保险业发展成就显著。保险业要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筑牢产业安全屏障,夯实民生保障、守护社会安全底线,防范重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应对新型社会风险、提升公共安全能力,更好发挥作为经济社会“减震器”与“稳定器”作用,助力“十五五”时期大湾区金融安全与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保险力量。

王忠民以“从轻资产到重资本的金融强国之路”为题作演讲。他表示,AI技术快速迭代,金融资产中的科技应用发生快速且深刻的转型。通过融资租赁、产业链分工等将重资产转化为轻资产,并以全栈式重资本支撑创新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大湾区凭借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产业链协同与制度创新,正成为“轻资产、重资本”转型的核心实践区域,要持续推进这一转型进程,推动产业链共赢与创新迭代,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吴晓求就“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作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引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中的作用,把资本市场建设成为激励创新、引导社会向上发展的关键力量。“十五五”时期,应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从资产端、需求端、制度端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基于规则、开放包容、共享增长的“中国方案”。

王良在演讲中表示,中国银行业已迈入转型升级、价值创造的新阶段,需要将国家所需、行业所向、客户所愿和自身所能紧密结合,加快转型升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洞察产业变革新趋势、适应社会融资结构新变化、顺应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形势、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零售金融和大财富管理服务能力,把握大湾区发展新机遇、打造转型升级新动能,全面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