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徜徉山海之间 体验深圳之脉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跃
11-19 07: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循自然之道,手作步道与生态的无声契约对于热爱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深圳不止有鲲鹏径

一个引起深圳徒步爱好者关注的新闻是,日前,深圳市山海连城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开通。这两座生态廊桥的建成,串联起银湖山郊野公园与红岗公园东西马岭,标志着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再添重要生态节点。

说到深圳的“体育性格”,很多人会想到那些青春、动感、活力十足的体育运动场景。作为一座运动之城,深圳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已超800万人,荣膺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而其中,很多是徒步、骑行、爬山爱好者。

为什么这么多人习惯于用脚步、用自行车轮丈量脚下的土地,将自己的休闲时间交给山海?那是因为,深圳为人们提供了数量众多的、绝美的自然生态体验场景,在这里,穿越山海的不只是热爱和浪漫,更是一座城的温暖。

行走鲲鹏径,邂逅深圳的另一重风华

前些年,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体系》,满分100分。深圳以67.83分的成绩在35个测评城市中排名第二,被评为“非常适宜步行城市”,仅次于“步行天堂”香港。

近年来,深圳已建成全长200公里的鲲鹏径,以及200公里的滨海骑行道。目前,深圳正在全力申报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重点发展徒步越野、水上运动和低空运动三类优势户外运动,统筹推进大鹏半岛、马峦山-梧桐山、鲲鹏径、滨海骑行道4个重点区域建设。

当然,当下深圳最火的户外远足径郊野径当属鲲鹏径。摊开深圳地图,一条绿色山脊,穿城而过,横贯东西。这条与深圳城市气质、城市精神高度契合的生态廊道,凭借200公里活力骨架,正成为深圳户外运动当之无愧的新名片。

循自然之道,手作步道与生态的无声契约

对于热爱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深圳不止有鲲鹏径。深圳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湿等多种生态类型,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都极为罕见。目前,深圳已初步贯通鲲鹏径、凤凰径、翠微径与阳台山环线、马峦山环线、三水线“三径三线”远足径体系约420公里。“三径三线”串联东西延绵的五大山系、主要山峰、自然郊野公园、大型湖库、历史人文地城市观景点、城市重点发展片区等,形成长距离、跨区域的长途远足线路。

对一座注重运动与原始生态相融的城市来说,不能没有手作步道。深圳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作步道。比如,历时75天修建而成、全长3.8公里的梅林山郊野径示范段,于2019年建成。这是深圳首条手作步道。

与之相对应的是,户外运动在深圳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是,截至2025年6月,深圳登顶珠峰的人数已达65人,共计75人次,成为最多珠峰登顶者的城市。而这背后,是深圳拥有一个数量庞大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群体。

追寻诗意路,抵达天地间的无字书卷

此外,诸如市民长跑日、各种马拉松比赛,都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自发参与的体育运动方式,还有不少“驴友”开始进行深港跨境徒步。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爱徒步,热爱骑行与爬山?这是因为,这种户外运动和整个城市的青春气质、蓬勃活力是相辅相成的。体育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也是“体育性格”与城市品格的塑造过程。在户外运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更美的深圳,更美的自己,发现另一个爱上深圳的理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说,户外运动活动也是我们阅读深圳这本大书的一种途径。走出办公室,走出写字楼,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阅读城市的晨昏,才能深入城市的更深处更广处,才能领略那些平时被忽略了的城市细节与魅力。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