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盼盼 通讯员马佳骥 袁正 /文 宋璐/图

11月15日20:00,夜色中的宝安西乡会堂灯火通明,掌声如潮。作为2025“开演——文艺四季SHOW”的收官盛典,“潮涌湾区・梦耀全运”艺术交流展演在这里上演。这场集粤港澳大湾区原创文艺精品于一体的盛宴,不仅集结了从“开演”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文艺新秀,还通过十五运会歌的激昂旋律,将全民艺术普及与全运精神深度融合,展现了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蓬勃活力。
“粤港澳”同聚
“开演”辉映十五运会荣光
作为宝安区的重点文化项目,“开演”始终秉持“区内联动、市内协同、湾区融合”的核心理念。在此次闭幕展演中,来自深圳、东莞、佛山、梅州以及香港、澳门的12支粤港澳团队同台献艺,展示了合唱、音乐剧、舞蹈、木偶剧、器乐、杂技等多元艺术门类的获奖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太震撼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演出。”市民王先生激动地说。他告诉记者,自己特意带着孩子来看演出,就是想让孩子感受一下湾区文化的魅力。“《气势如虹》这首歌一响起,全场都沸腾了,孩子也跟着节奏摇摆,这种氛围太棒了!”
现场,当“开演”往届获奖歌手唱响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金钟音乐研究院院长何沐阳作词作曲的十五运会歌《气势如虹》时,铿锵的旋律与舞台上流动的全运赛事光影交相辉映,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为湾区健儿传递了拼搏的力量。

在展演中,多元艺术形式碰撞出璀璨火花:音乐剧片段《Defying Gravity》嗓音空灵又不失激昂,穿透力十足;现代舞剧《影子牧歌》以激光光束勾勒出由一个个影子串联的人生轨迹,意境悠远;在杂技《倒立射箭》中,表演者双手撑杆空中倒立,仅凭双脚搭弓射箭却直中靶心,惊险刺激的画面引得全场屏息;古典舞《两仪·生》以肢体演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东方禅意,韵味悠长;蒙族舞《仰望苍穹》再现了辽阔草原上,牧民们从清晨到日暮、世世代代守望家园的深沉情怀;少儿舞蹈《一颗豆·一滴酱》则以童真视角,串联起种子到果实、再到客家传统酱料的醇厚历史,满是童趣与闪光。

尤为动人的是,前不久发布的宝安区原创文旅歌曲《城市里的光》深情上演,歌词中蕴含的城市温度与湾区情怀直抵人心,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整场演出以艺术为桥梁,生动诠释了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共鸣。

据了解,2025“开演——文艺四季SHOW”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由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承办。当晚,领导和嘉宾为参演团队颁发了展演奖证,并对“开演”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季”深耕结硕果
全民艺术“添活力”
“‘开演’让我们普通市民也有机会参与到高水平的文化活动中来。”市民张女士说。她表示,自己和家人都是“开演”的忠实粉丝,每一场活动都不想错过。“尤其是这次结合十五运会的演出,不仅有艺术性,还有很强的互动性,感觉整个湾区的人都被凝聚在一起了。”

回望2025年,“开演”以“四季”为主题,构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艺术生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6月的全民合唱展演,390人联袂演绎的《黄河大合唱》震撼全场,吸引了135万网友在线观看;8月的青少年专场,350多名粤港澳青少年展示了8大艺术门类的精彩表演,还孵化出了深圳市青少年街舞联队;同月,“我爱你中国”群众歌会走进深圳宝安国际机场,7个城市地标的快闪活动让往来旅客感受到了湾区的温度;11月的湾区艺术交流展演借助十五运会的东风,凝聚了粤港澳文艺的力量。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据了解,“开演”全年累计有超过500万人次的线上线下参与,126个团体、800多名演员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演+地标快闪”的模式,吸引了香港、东莞等地的群众跨城参与,使得“开演”成为了宝安公共文化服务的亮眼标杆。三年来,“开演”累计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约300个表演团体、4000余名文艺人才的参与。从本土品牌到湾区IP,“开演”用三年时间证明了群众文艺的强大生命力。

在展演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几位现场观众。他们纷纷表示,“开演”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欣赏高质量文艺演出的平台,更通过这种形式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今晚的演出太精彩了,尤其是《城市里的光》那首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宝安的变化和发展。”李女士感慨道,“作为一名宝安居民,我感到非常自豪。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先生则认为:“‘开演’可谓宝安的文化IP之一,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