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首个跨境马拉松开跑 深港携手创历史共同奏响“速度与融合”乐章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王志明/文 赖犁/图
08: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15日清晨7时,深圳湾体育中心一声发令枪响,划破宁静的晨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电信杯”田径马拉松赛事正式启幕。

从南山到香港,每一步都踏在同根同源的历史脉搏上。11月15日清晨7时,深圳湾体育中心一声发令枪响,划破宁静的晨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电信杯”田径马拉松赛事正式启幕。这不仅是速度的竞技,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融合之旅——作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它首次将赛道连接起深圳与香港。

湿润的海风裹挟着青草气息扑面而来。作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23支队伍69名运动员身着各色队服冲出起点,跑鞋踏地的“哒哒”声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碧海蓝天映衬下,开启了这场跨越深港的速度与激情之旅。

为确保赛事卓越体验,组委会在前期测试赛基础上对赛道进行了多轮精细优化。最终确定的赛道具备双向8车道的平坦宽阔条件,折返点由3处精简至2处,平交路口从48个压缩至37个,并巧妙避开了5座立交桥及密集居民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城市日常运行的影响,确保选手能在最优环境中竞逐。

本次赛事深圳段位于南山区,香港段位于元朗区,起终点均设于南山区深圳湾体育中心。这片土地,承载着深港两地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南山古城,作为深港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见证了彼此的“同根同源”。选手们从现代气息浓郁的深圳湾出发,奔跑的轨迹仿佛一条纽带,连接着深厚的过往与蓬勃的今天,生动诠释了虽一水之隔、却血脉相连的“一家亲”情谊。

赛事筹备过程中,深港双方构建了联合指挥体系,实现了全方位协同。最具创新性的莫过于赛事实行的“无感智慧通关”。借鉴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的成功经验,结合马拉松特点,形成了“通关查验前置+闭环管理”的高效模式,实现了人员、车辆、物资的“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快速通关。全程应用人脸识别、车辆在途监管与实时定位等数字化技术,对参赛人员及赛事车辆进行全过程、全流程的精准跟踪与管控。

从竞赛组织、安全保卫到医疗救援、交通疏导,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深港双方团队从联合规划、路线勘察到标准统一、流程对接的无缝衔接与高效协同。这种跨区域、全方位的保障模式,不仅是卓越办赛能力的体现,更打造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跨境合作的“深港样板”,彰显了双方紧密无间的强大合力。

这种跨区域、全方位的保障模式,不仅是卓越办赛能力的体现,更是深港“一家亲”深厚情谊与强大合力的生动展现,打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跨境合作的“深港样板”。

本次田径马拉松是国家体育总局“创新竞赛组织方式”的重点赛事,更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越深港两地的马拉松赛事。自筹备工作启动以来,深圳赛区始终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王志明/文 赖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