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联动创历史!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拉松赛鸣枪开跑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邹振民
08:31
摘要

这场汇聚23支队伍69名运动员的赛事,开创性地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越深港两地的"跨境马拉松",在碧海蓝天下展开了一场速度与融合的精彩对话。

11月15日清晨7时,随着深圳湾体育中心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赛事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汇聚23支队伍69名运动员的赛事,开创性地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越深港两地的“跨境马拉松”,在碧海蓝天下展开了一场速度与融合的精彩对话。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双城赛道:从深圳湾到元朗的活力纽带

清晨7点多,当男子组选手疾驰在深圳湾跨海大桥上,随即奔至深圳湾口岸时,标志着赛事正式进入香港段。远处深圳地标“春笋”大厦与香港天际线遥相呼应,选手们的脚步踏过双向8车道拓宽的平整赛道——这条经过多轮优化的路线,将原3处折返点减至2处,密集路口从48个精简至37个,并巧妙避开立交桥与居民区,既保障竞技体验又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影响。终点与起点同样设于深圳湾体育中心,形成“深港双城记”的完整闭环。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智慧通关:无感模式刷新赛事体验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创新竞赛组织方式”的示范项目,本次赛事在深港联合指挥体系下,成功实践了“无感智慧通关”新模式。借鉴粤港澳自行车赛经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车辆在途监管+实时定位系统,实现人员物资“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跨境流动。参赛队伍从深圳湾口岸通行时,数字化管控平台全程追踪轨迹,配合双方团队在竞赛、安保、医疗、交通等环节的无缝协同,将跨境办赛效率提升至新高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深度融合:深港协作的“体育样板”

“从路线勘察到标准统一,深港团队以‘一体化’理念推进筹备。”赛事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建立的联合指挥体系覆盖规划、执行全流程,在保障赛事专业性的同时,更彰显“深港一家亲”的协作精神。这种跨区域保障模式不仅为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跨境合作提供范本,更通过体育赛事架起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活力桥梁。

当晨光洒向深圳湾的海面,奔跑的身影仍在继续。这场穿越双城的马拉松,既是运动员挑战极限的舞台,更是深港两地书写“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新篇章的生动注脚。随着发令枪响彻湾区,一幅体育助推区域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邹振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