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深圳港依旧一片繁忙,深蓝色龙门吊缓缓抬升,一批批装满扫地机器人的集装箱被精准装载上船,随后将启程奔赴荷兰鹿特丹港。在这片分秒必争的海港,贸易数据持续被改写,吞吐量纪录不断被刷新。
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2747万标箱,同比增长6.4%,集装箱吞吐量和全球辐射能力均稳居大湾区港口首位。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深圳海关立足关区实际,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组合拳”推动贸易便利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
“我们以‘智能分流、顺势查验、嵌入监管’理念实现海运口岸陆路式快速通关,通过新一代安全智能锁叠加智能卡口,实现集装箱自动核放、24小时快速流转,常态化应用‘直装直提’业务模式,使货轮平均靠泊时间大幅压缩,也进一步提升了海港堆场利用率。”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运输工具及物流监控科科长邓小鹏介绍。
针对重点货物出口,深圳海关提供精准监管服务。日前,深圳大铲湾码头的机械臂有序作业,总重近1万吨的比亚迪锂离子储能柜在此集港,顺利装乘“STAR JAPAN”巨轮发往智利,这批总价值约4亿元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将用于“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智利阿塔卡马绿洲项目建设。
“我们安排专人‘一对一’解读政策,梳理必备文件,在线预审申报资料,支持符合要求的储能柜按国际规章豁免相关要求。”深圳海关所属大铲湾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杨丽丹说道,“海关还通过视频监控与现场巡查每日检查监管场所,督促落实危险品堆场测温控温措施,现场监督吊装作业保障顺利装船。”
在推动绿色航运发展上,深圳海关也持续突破创新,助力港口能源结构升级。日前,深圳中石油国际液化天然气加注有限公司在蛇口集装箱码头,完成“新奥普陀号”加注船对“达飞诚实轮”的保税LNG加注业务,这是深圳西部港区首票保税LNG加注业务;而在10月15日,大铲湾港口首次实现保税LNG加注,标志着深圳港LNG加注业务实现东、西部区域全覆盖,保税清洁能源加注能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优化了保税LNG出仓、供船监管、船供报关流程,明确靠泊和加注时间节点,依托船舶轨迹跟踪、视频监控等技术保障‘船对船’加注安全。”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船舶监管一科科长刘永平说。
深圳中石油国际液化天然气加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左金鑫表示:“海关船到即登临,通过远程监管保障作业在凌晨安全完成。此次业务落地,为西部港区国际航运绿色燃料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海关方面表示,将持续优化监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推出更多物流便利化措施,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航运发展注入新动能。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