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洒在百年榕树的枝叶间,2025年11月13日,参加大鹏生态游活动的20多名深圳市民走进“红色村”土洋,探索古村红色历史、客家文化和海洋生态,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走读之旅。

“大鹏生态游——‘碳’索半岛,‘绿’见未来”项目是2025年美丽大鹏行动者集结计划之一,这是一项以“生态旅游+公众参与+社区赋能”为核心的创新公益行动。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大鹏新区综合办指导下,由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主办,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承办

继上一期走读大鹏所城的主题活动之后,本次活动在土洋社区工作站、土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支持下,现场紧扣“精品、标杆、品牌、融合、网感、生态”等深圳2025年度读书月关键词,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次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生态文旅新体验。
以生态阅读“色村”
土洋村坐落于大鹏湾畔,这个古老的渔村保存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和东纵红色底蕴。八十多年前,广东省临委及其领导的东江纵队于土洋村庄严宣告成立,在华南抗战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红色传奇。2022年,土洋村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红色村”试点,以“六个好”标准,实现乡村振兴的蝶变。如今,散落在村落各处的二十多棵百年古树,则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文脉。老屋与新楼交错,菜园与球场相邻,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社区景观。
本次活动将阅读场景从室内延伸至土洋村的古树、祠堂和红色遗址。活动伊始,来自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讲师冯君萍,以她设计的在地化“土洋村生态文化探索卡”和《我身边的野趣故事》等册子,带领参与者从生态的角度“阅读”土洋村。

活动中,大家触摸着古树,在客家老屋前研究建筑智慧,在红色雕像前感悟历史,将书本上的生态知识与实地探索完美结合实现从书本到村落的“可阅读课堂”。
来自坪山的“向日葵”在村中榕树下意外拍到了黄蜂捕捉蜻蜓的珍贵瞬间;来自福田的“番茄”则用镜头记录下了村里成群的黑脸噪鹛……这些精彩的发现,打破了很多人觉得只有公园等自然环境很好的地方,才有这么精彩的“生态剧场”上演的刻板印象,事实上,自然就在家门口!

“生态游其实也是一种无痕游。”冯君萍在分享中强调了“无痕山林”七条原则,更是在参与者留下了“用更友善、更体贴的方式,去与滋养我们的自然万物相处”的户外理念。
手机视频记录“社区脉搏”“红色记忆”
当日下午,作为国内多家品牌手机的摄影讲师,从事摄影工作30年的戴世聪老师带来的生态游摄影课程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学习了手机摄影的理论知识后,参与者分成小组,以“社区脉”“渔村印记”“小院生机”“红色记忆”“天空的生命”等主题进行视频创作。在戴老师指导下,各小组穿梭在村落的各个角落,用镜头去记录篮球场上年轻人的矫健身影,寻找渔村时代的遗留痕迹,捕捉农家小院里的生机勃勃,聆听红色堡垒的历史回响。

Snow现场赋诗《土洋生态游记》:迎着朝阳到土洋,村烟漫染古街长。山衔翠色侵篱落,水带清韵绕石梁。曾留弹痕凝旧垒,还看笑靥满新堂。最欣世聪教摄影,且共秋风醉花香。而收获满满的思雨则表示:“上午冯君萍老师的创新授课活动超精彩,在活跃氛围中,我理解了生态游戏与生态游理念; 下午戴世聪老师细致拆解手机拍摄、视频制作技巧,专业指导让我们快速掌握短视频创作。活动别具一格,既收获了知识与友谊。”

在土洋社区居住多年的李利玲在分享环节感慨地说:“我有去过好几次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却从未发现还有如此丰富的村落景观。这么多老房子、古树,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对土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定会带着孙女再来,和她一起重新发现这个村落的魅力。”

创新“生态+阅读”体验
活动结束后,参与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但他们用镜头记录的土洋故事将在社交媒体上持续传播。

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将生态教育与社区文化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不仅让市民重新认识了土洋村,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接下来,大鹏新区将继续深化“生态+阅读”的创新模式,让更多市民通过现场走读新体验,感受大鹏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魅力。
晶报记者 陈碧霞 通讯员 太阳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