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学生用网购的“通用钥匙”,关停100多块小区电梯楼宇广告,这样的“行为艺术”,让不少人大呼“解气”。
当下,电梯广告“洗脑”、“扰民”,确实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扰。封闭空间内,广告口号、歌曲反复重复,噪音污染自不必说。更让人不爽的是,网络广告尚且有个关闭键,如此广告,实有些“胁迫”和“绑架”的意味。不少网友把这位同学叫做“电梯侠”,正是出于对电梯“轰炸式”营销的强烈反感。
然而,未经授权强行关闭广告屏,这种“一键静音”却可能踩了法律红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正如律师所分析的,电梯广告设施作为物业或广告公司财产,未经授权强行关闭涉嫌侵害财产权;若操作中损坏设备,金额较大时可能触犯故意毁坏财物罪。法律不会因动机正当而网开一面,个人擅自关停电梯广告,是走错了维权路口,给自己揽上了风险。
就没人能管管电梯广告了吗?应该有!消费者有生活安宁权,换句话说,就是有不被打扰的权利。电梯广告应该有规范,更应有行业自律,须知,继续这样“轰炸”消费者,广告的副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今年8月,有深圳网友呼吁住宅电梯广告强制静音,得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积极回应,称将推动《电梯广告投放管理规范》的修订与落实,并将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对电梯广告投放管理的直接责任,按照业主意见建议调整音量,切实维护好市民环境权益。
另外,很多电梯是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该怎么用,得利益相关方商量着来。例如,在小区里,电梯属于业主共有部分,全体业主对其享有共同管理权利。电梯内设置广告,本质上是对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性使用。这种使用本身并不违法。可现实中,许多物业绕过业主大会擅自签约广告投放,收益不透明。这些问题本应该由全体业主共同决定,却常常被“代劳”。管好电梯广告,要靠业主广泛监督,把知情权与选择权切实归还给业主。
治理电梯广告扰民,不能靠一把“通用钥匙”解锁,而应用法治钥匙开启。只有这样,才能让电梯广告不再扰民,回归其正常功能。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