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当代最杰出钢琴家之一的丹尼斯·马祖耶夫将在深圳音乐厅奏响跨越三世纪的钢琴艺术史诗。作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代表,马祖耶夫的演奏兼具力量与诗意,凭借对俄罗斯音乐作品的权威诠释而闻名。此次深圳之行,马祖耶夫精心策划了一套曲目,精选巴赫、贝多芬、舒曼与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之作,带领听众从古典主义的严谨典雅,穿越浪漫主义的激情澎湃,以“力量与细腻并存”的风格,展现钢琴艺术三百年的演进脉络与不朽魅力。

1998年,23岁的马祖耶夫在第十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中,以一场震撼全场的演绎摘得金奖。此次胜出,标志着他那融合了辉煌技巧、宏大结构感与炽热情感的演奏风格,获得了最权威的认可。这场胜利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世界舞台的大门,迅速跻身“同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之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成为他夺冠后首个巡演的海外城市,从那时起,他便与中国乐迷结缘。
如今,集“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称号、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奖等诸多荣耀于一身的他,已不只是舞台上的演奏家。他还担任拉赫玛尼诺夫基金会艺术总监,发起了首届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大赛,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也让他成为当代最权威的拉赫玛尼诺夫诠释者之一。在他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到纽约爱乐乐团,从卡内基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到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他与捷杰耶夫、祖宾・梅塔等指挥大师频繁合作,成为韦尔比耶音乐节、琉森音乐节等重大活动的常客。他不断用充满力量的双手,在黑白键上刻下独属于自己、同时又与时代交辉相印的俄派印记——“用触键写诗,用力度叙事”。
在本次音乐会中,曲目跨越了巴洛克、古典、浪漫与现代的不同风采。从巴赫到普罗科菲耶夫,马祖耶夫的曲目单像一条时间的河流。这是独属于马祖耶夫的“力量美学”的展示:开篇的巴赫《d小调恰空舞曲》是对钢琴表现力的极致考验,原属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在经布索尼妙笔改编后,让钢琴绽放出管弦乐团般的恢弘质感,而马祖耶夫将以俄派钢琴特有的厚重音色,勾勒出巴洛克音乐的庄严与深邃,开启这场跨越三个世纪的音乐之旅;紧随其后的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则是为马祖耶夫“量身定制”的舞台,他将用强劲有力的触键,把作品中的抗争与希望推向极致,让观众感受爆发式的听觉震撼,体验古典主义音乐的力量美学;下半场的舒曼《C大调阿拉伯风格曲》是一首玲珑、幻想且充满即兴趣味的作品,马祖耶夫表示这部作品“充满诗意与色彩的音乐语言,能让观众更好地从贝多芬的戏剧性张力自然过渡到普罗科菲耶夫深邃的世界中”;而音乐会的终点,屹立着普罗科菲耶夫的《降B大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这部富有抒情性的篇章既有着尖锐的节奏冲突,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力量,将展示出演奏者在炫技与情感表达交织间的完美掌控力。
(深圳音乐厅供图)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