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斜织,掠过海湾。汕头南澳岛,“孤独的树”观景台,游客撑伞驻足,镜头对准斑斓的“彩虹海”,定格这幅波动的“海上油画”。
“油画”上的每一个“像素”,就是一个生态浮筒。浮筒下面,吊养着数万吨计的南澳生蚝。浮筒色彩的区分,不仅是养殖区域的标识,更成为这片海域生态变革的视觉印记。

“美丽旅游岛”——汕头南澳岛的“彩虹海”。
沿岸向码头走去,雨幕中传来阵阵喧嚣。从事养殖30多年的程成孝,正将刚出海的生蚝吊运上岸。通过电商平台,这批生蚝早已“名花有主”。
从最多能解决温饱的出海捕鱼,到上世纪90年代使用白色泡沫浮球的试探性养殖,再到2019年后全域换用生态浮筒,南澳成功走出了一条海洋渔业的转型之路。
白色污染杜绝了,生蚝品质提升了,旅游经济也火了。南澳县深澳镇海洋渔业管理服务股李浩维说,海洋渔业的转型,给南澳村民带来了好生活。特别是2015年,南澳大桥开通后,岛上生蚝送得出去,游客也进得来。现在村里近100户养殖户,各家各户新房子、汽车都是标配。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开餐厅、做导游。
顺着李浩维手指的方向,前面的岛屿挡住了大桥的身影,海上风电矩阵的巨大叶片,正划破雨幕若隐若现。从1981年柴油发电机在岛上点亮第一盏灯光,到如今由上百台风力发电机组成亚洲最大海岛风电场送出的超过20亿度绿电,这片海点亮的不仅是南澳,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暮色渐沉,雨歇云散,南澳岛上灯光如练。这座曾因海受限的海岛,正以碧海蓝天为纸,绘就海岛振兴的最美底色。
编辑 李斌 审读 桂桐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