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深圳知名文化学者、作家、导演胡野秋携新作《落脚之地》做客南书房,以“我的落脚之地——深圳地名趣谈”为主题,为市民读者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地名文化之旅。

胡野秋提及,《落脚之地》是前作《深圳传》的姊妹篇,也是“文脉・深圳”丛书三部曲之一。它系统梳理了深圳从“东官郡—新安县—宝安县—深圳特区”的历史变迁,以地名为线索,串联起深圳深厚的人文根系,勾勒出深圳这座城市的生长年轮。
讲座伊始,胡野秋以自身初到深圳的“第一站”——巴登街为引,点明“落脚之地”对于每位深圳移民的深刻意义。他指出,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城市历史与集体情感的沉淀容器,是解锁城市灵魂的独特密码。围绕“地名源流与历史变迁”“趣味地名背后的传奇”“生活记忆与市井风情”“现代地标与城市新名片”以及“地名文化的现代意义”五大板块,胡野秋为读者生动描绘了一张记录深圳成长历程的人文地图。

在讲述“深圳”这一名称的由来时,胡野秋称:“深圳地名源于清代,‘圳’指的是田间水沟,因村庄位于深水沟旁而得名。”他指出,从边陲小镇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地名演变本身即是一部微缩的城市发展史。从历史深处挖掘,深圳远不是寂寂无名的小渔村,而是一个地缘重镇,从繁华到没落,再到改革开放喷薄而出、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被审视,这座拔节生长的城市,与其说是崛起,不如说是“重光”。正如胡野秋所说:深圳这座城市经济崛起得太快了,快到人们来不及发掘它的恢宏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因而在他看来,深圳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底气,绝非“一夜之城”或“文化沙漠”。
在分享中,胡野秋还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将“罗湖”“蛇口”“观澜”等市民耳熟能详的地名,还原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例如,“罗湖”是“山”而非“湖”,后削平罗湖山,填平低洼地使现今的罗湖区得以开发;“蛇口”因地形分为两片,酷似蛇的嘴巴而命名;“观澜”原名“官难”,因地处新安、东莞两县之间,管辖受牵制,被百姓戏称而得名。同时,他还提及,“坑多”“围多”“沙多”是深圳地名的显著特征,地名由来与演变的背后,是地理特征、社会发展历程、客家文化的集合与缩影。他呼吁大家,要用脚步丈量生活中的小街小巷,深度发掘和认识有烟火气、和过去血脉相连的深圳,在地名中找到深圳独有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读者围绕地名考证、城市记忆与新时代发展方向等话题踊跃提问,胡野秋结合自身研究与生活体会,一一细致回应,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据了解,本场讲座是深圳图书馆人文讲坛系列活动之一。人文讲坛旨在搭建知名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桥梁,传播人文知识,促进交流共享,塑造人文精神,提升市民人文素质和内心修养。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城市寻根的人文之旅,通过打捞那些被飞速发展所掩盖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市民读者得以窥探深圳这座城市独特而深邃的灵魂。
晶报记者 余梓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东道主广东队获得第四名,担纲第一棒的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你知道“苏神”跑的是第几棒吗?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十五运会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现场,31岁的老将汪顺第八道出发,最终以4分14秒90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请问汪顺累计共斩获多少枚全运会金牌?
2025年11月17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仰泳项目男子50米决赛中夺金的徐嘉余选手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