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6日,第十五屆全運會馬拉松游泳賽在深圳市大鵬新區桔釣沙天然海域舉行。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在真實海況中舉行的馬拉松游泳項目。今日舉行的是男子馬拉松游泳賽,共52名運動員參加男子比賽。獲得金牌的是湖北體彩代表隊的張子揚,銀牌是山東洲克代表隊的劉培鑫,銅牌是福建浩沙代表隊的蘭天辰。
海上馬拉松游泳,又稱公開水域游泳,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極限耐力運動。與室內游泳池比賽不同,海上馬拉松游泳環境複雜,水溫、海浪、海流、潮汐以及天氣因素都會直接影響比賽條件和運動員的體能。海上馬拉松沒有清晰的水道線,運動員需通過“抬頭看方向”來觀察前方的浮標、引導船或岸上標誌物來修正游進方向,極其考驗運動員的直線導航能力。馬拉松游泳距離為10公里,比賽時間長,是一項在複雜、開放的海洋環境中,以“最快完成者獲勝”為基本原則,極度考驗運動員體能、技術、戰術、意志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綜合性極限運動。
為做好賽事保障,大鵬賽區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貫徹“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精益求精、全面細緻做好賽事各項準備,確保賽事順利舉辦、圓滿成功。
為確保賽事海域水質達標,大鵬新區生態環境部門在原有5個國控海水監測點位基礎上,在比賽核心區域新增1個專項監測點,實施每月定期檢測。同時,通過精準分類管控入海排口、清單化巡查管理,並結合無人機每日巡飛近岸海域,構建起“海陸空”一體化的水質監管體系,以科技手段築牢海洋環境安全防線。
為確保賽事海域安全,大亞灣海事局牽頭公安、海警、航海保障等部門,結合桔釣沙海域通航特點與賽事流程,反覆打磨形成“三區兩線”分區管控方案。通過精準測算船舶通航密度、分析歷史氣象數據,科學劃定比賽區、緩衝區、警戒區的物理邊界,明確12處重點值守點位,提前發布航行通告,對賽事周邊水域漁船、休閒船舶實施分類管控。賽事期間,海事部門整合VTS、AIS、CCTV等智能系統,接入無人機巡航實時畫面,構建起“陸海空天”立體監控網絡,對賽事水域實現24小時動態監測。聯合深圳通信中心開通賽事專用VHF通訊頻道,配備安保對講設備形成雙重通信保障,確保指揮指令傳達“零延遲”。針對賽事期間可能出現的交通流高峰,提前優化船舶航路設計,制定“賽前預控、賽中封閉、賽後分流”的交通組織方案,並提前組織模擬調度演練3次。
海上馬拉松游泳極受天氣影響,為做好賽事氣象保障,大鵬賽區構建一套“主備結合、協同保障”的精細化氣象觀測系統,其中1套作為場館氣象代表站(桔釣沙站)、1套則作為場館氣象代表站的備用站(七星灣站)。同時,根據歷年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統計,提前科學預測賽事天氣,市區聯動,24小時全天候值班,全鏈條、伴隨式滾動開展監測預報預警精細化氣象服務。
此外,賽事期間,投入電力保障人員85名以上,配置應急搶修車30台、應急發電機1台、UPS設備2套,每日針對賽場10個重要保供電點位開展巡視檢查和測溫測流;建立“1中心3小組2調度點”的交通指揮調度分中心組織架構,完善賽場停車區指引標識、賽場沿線重要路段交通指引牌、打卡牌等;每日組織57人醫療保障團隊,設保障點4個,配備9台AED,調配救援直升飛機1部,救護車5台,全方位保障運動員的生命健康安全,賽區每天1次全覆蓋超低容量噴霧和綠化帶滯留噴灑,嚴格落實“兩熱”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做好食材抽檢、環境監測、後廚巡查、人員健康管理工作,實時監控後廚操作畫面,嚴格執行運動員食材“專倉專管、批批檢驗”;投入3台通信保障車和1台無線電安全保障車,保障指揮調度高效順暢;聯動深圳技術大學,組織“小海豚”志願者220名,精準覆蓋了競賽核心、行政接待、反興奮劑、信息處理、媒體服務及綜合保障等10個處室、35個關鍵崗位,他們專業的服務、真誠的微笑和踏實的行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記者 羅國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