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十五屆全運會馬拉松游泳賽在深圳市大鵬新區桔釣沙天然海域舉行。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在真實海況中舉行的馬拉松游泳項目。女子馬拉松游泳比賽共18支代表隊,44名運動員參賽,最終,浙江壽仙谷代表隊的柳雅欣獲得金牌,廣西浩沙代表隊的尹芳芳獲得銀牌,福建浩沙代表隊的吳靜萱獲得銅牌。
深圳市大鵬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旺區,年接待遊客超過1900萬人次,正加快打造深圳大鵬半島國際旅遊度假區。作為十五運會最美賽場的桔釣沙,三面青山環繞,一面臨海,沙灘呈月牙狀,長達千米,沙質細膩如銀,被譽為“銀灘”。
據了解,為做好賽事保障,大鵬賽區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貫徹“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精益求精、全面細緻做好賽事各項準備,確保賽事順利舉辦、圓滿成功。
為確保賽事海域水質達標,大鵬新區生態環境部門在原有5個國控海水監測點位基礎上,在比賽核心區域新增1個專項監測點,實施每月定期檢測。同時,通過精準分類管控入海排口、清單化巡查管理,並結合無人機每日巡飛近岸海域,構建起“海陸空”一體化的水質監管體系,以科技手段築牢海洋環境安全防線。
為確保賽事海域安全,大亞灣海事局牽頭公安、海警、航海保障等部門,結合桔釣沙海域通航特點與賽事流程,反覆打磨形成“三區兩線”分區管控方案。通過精準測算船舶通航密度、分析歷史氣象數據,科學劃定比賽區、緩衝區、警戒區的物理邊界,明確12處重點值守點位,提前發布航行通告,對賽事周邊水域漁船、休閒船舶實施分類管控。賽事期間,海事部門整合VTS、AIS、CCTV等智能系統,接入無人機巡航實時畫面,構建起“陸海空天”立體監控網絡,對賽事水域實現24小時動態監測。聯合深圳通信中心開通賽事專用VHF通訊頻道,配備安保對講設備形成雙重通信保障,確保指揮指令傳達“零延遲”。針對賽事期間可能出現的交通流高峰,提前優化船舶航路設計,制定“賽前預控、賽中封閉、賽後分流”的交通組織方案,並提前組織模擬調度演練3次。
海上馬拉松游泳極受天氣影響,為做好賽事氣象保障,大鵬賽區構建一套“主備結合、協同保障”的精細化氣象觀測系統,其中1套作為場館氣象代表站(桔釣沙站)、1套則作為場館氣象代表站的備用站(七星灣站)。同時,根據歷年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統計,提前科學預測賽事天氣,市區聯動,24小時全天候值班,全鏈條、伴隨式滾動開展監測預報預警精細化氣象服務。
此外,賽事期間,投入電力保障人員85名以上,配置應急搶修車30台、應急發電機1台、UPS設備2套,每日針對賽場10個重要保供電點位開展巡視檢查和測溫測流;建立“1中心3小組2調度點”的交通指揮調度分中心組織架構,完善賽場停車區指引標識、賽場沿線重要路段交通指引牌、打卡牌等。(記者 羅國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