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小积分”激活治理“大能量”!马田街道探索“信用+”路径绘就共建共治共享新图景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李鸿婷
11-06 16:35
摘要

信用“小积分”激活治理“大能量”!马田街道探索“信用+”路径绘就共建共治共享新图景

近日,马田街道各社区“信用积分”已成为居民日常交流的高频词。参与社区议事、清理楼道堆物、调解邻里纠纷等寻常善行义举,如今均被赋予具体分值存入居民的“信用账户”。这些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停车券,还可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商户”的重要依据。一套以信用为纽带、积分为媒介的基层治理新机制,正悄然改变着马田街道的治理生态。

制度筑基:信用标尺“量”出文明高度

马田街道以“党建引领、制度保障、数字赋能”为原则,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备的信用积分管理体系。各社区成立由“两委”成员、小分格长、居民代表及法律顾问组成的信用积分管理工作组,明确信息采集、核实、认定、公示全流程规范,确保积分管理“一把尺子量到底”。

石家社区的王阿姨因主动清理楼道杂物、多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经网格员上报、工作组核实后,累计获得信誉积分35分。“没想到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还能攒积分换东西!”王阿姨难掩喜悦。而在石围社区,一家商户凭借长期诚信经营、消费者“零投诉”的良好记录,荣获“诚信商户”称号并获加20分,成为社区“红榜”上的常客。

与此同时,街道推动“信用积分”与“活力积分”体系互通,实现志愿积分与信誉积分双向挂钩,真正达成“服务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善行有回报”。依托“幸福马田活力城村”小程序,居民可随时查询积分、参与线上兑换,让信用管理迈入“指尖时代”。

场景赋能:信用价值“转”出民生温度

为让信用积分“活”起来、“流”起来,马田街道积极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积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社区“信用超市”,居民凭积分可兑换牙刷、洗衣液乃至小家电等各类物品;在辖区20余家“公益合作商户”中,积分可直接抵扣消费金额或兑换专属服务。此外,积分高的家庭可在社区活动场地的使用上享有优先权,在子女托育、就业推荐等方面也可获得相应支持。

“之前参与防台风巡查攒了50分,换了一张半年停车券,实实在在!”薯田埔社区居民陈先生分享道。合水口社区一名租户,因长期配合社区管理、积极参与平安巡逻,信用积分达120分,不仅被评为“友善租客”,在申请公租房时还获得了加分推荐。

共治增效:信用纽带“织”出治理新图景

随着信用积分制度的深入推进,“积分改变习惯、信用提升治理”的良性循环在马田街道逐步形成。

据统计,自制度实施以来,各社区累计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公益活动420余场,参与居民超8000余人次;成功调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180余起;私搭乱建、车辆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同比下降近35%。越来越多的居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成为“共建者”。

“小积分背后是大诚信,小机制能撬动大治理。”马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完善积分指标体系、拓展应用场景、强化结果运用,推动信用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有信者有力、有信者有得”成为马田街道最动人的底色。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李鸿婷 通讯员 肖学忠 万丽婷

(作者: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李鸿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