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山
近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手名单正式公布。这份名单可谓群星璀璨,汇聚了科学、体育、艺术等多领域杰出代表。从探索未知的科研深径到拼搏激情的竞技赛场,从展现魅力的艺术舞台到深耕行业的模范标杆,每一位火炬手都以卓越成就点亮了各自的领域。
宝安有三名代表入选,分别是第3棒——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学生王裕宁,第5棒——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靖康,第33棒——自变量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潜。三人分别代表宝安青年科创力量、企业创新力量和智能制造力量,诠释了宝安创新精神的三种高度:逐梦星辰的青年勇气、引领行业的科技担当、重塑未来的智能力量。
17岁的王裕宁,是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高二学生,中国首枚由中学生自主研制的10公里级探空火箭“前海·宝安·飞燕一号”总设计师。2025年5月27日,他主导的火箭在青海冷湖发射基地升空,突破至10555.7米海拔,完成大气数据采集任务。这枚长1.52米的“少年之箭”,在超过100次气动仿真优化后,实现2马赫速度下偏航角小于0.5度的精确控制。从小学研究航天,到创办“红箭航天社团”,再到率队摘得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一等奖,王裕宁让“从校园走向太空”的故事,成为宝安青年的生动注脚。
刘靖康,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物,曾获中国青年创业奖、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奖、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精英等荣誉,并摘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青年科技奖等。2015年,他带领影石创新科技团队投身VR领域,让“中国智造”在全球虚拟影像舞台绽放光彩——其专业级VR相机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80%,消费级全景相机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6月11日,随着影石创新(688775.SH)在上交所鸣锣上市,这家从宝安起步的企业,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青年创新力量的分量。
王潜,全球最早提出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的学者之一,创立的自变量智能科技以“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为核心,填补了我国在物理世界智能操作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国内唯一实现端到端统一具身大模型商业化的企业。2024年,公司入选“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供应链十大潜力企业”,2025年8月,王潜跻身“中国40岁以下最具潜力商界精英榜”。在他和团队的推动下,智能体不再只是代码的产物,而成为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具身智慧”。
三位火炬手扎根宝安、立足科技前沿,以不同路径展现同样的创新精神与进取力量。他们代表着宝安青年不断突破的勇气,也折射出宝安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气象。从校园到企业、从实验室到赛道,宝安的创新之火正被一代代年轻人点亮。
据悉,11月2日9时,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将于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举行。9时30分,香港、澳门、广州将分别举行起跑仪式,火炬传递仪式将同步于四个城市展开。共设火炬手200棒,每个城市跑动50棒,每棒跑动50至100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因此深圳站的火炬传递路线总长45公里,最特别的是其中40公里将在空中传递,市民可在家门口见证这一时刻。
宝安三位火炬手简介

王裕宁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学生
17岁“手搓火箭”的高中生。2025年5月作为总设计师,携全国高中生航天爱好者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全国首枚中学生气象探空火箭“飞燕一号”,先后斩获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个科创荣誉。

刘靖康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曾获中国青年创业奖、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奖、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精英等荣誉,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青年科技奖等。

王潜
自变量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全球最早提出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的学者之一,他创立的自变量机器人(X Square Robot)以“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为核心,填补我国在物理世界智能操作领域的技术空白。他创立的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实现端到端统一具身大模型商业化的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供应链十大潜力企业”。
■感言
全运会火炬手王裕宁:手握火炬,跑出青春印记
在即将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学生王裕宁将作为深圳站的火炬手,也是宝安三位火炬手之一,将用双手传递青春与梦想。接到入选通知的那一刻,王裕宁坦言:“心情特别兴奋,也非常荣幸能够成为火炬手。”此次,他将与机器人进行火炬传递。
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王裕宁说,火炬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传承。“火炬象征薪火相传,也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一步,将这份精神传递给身边的同龄人和每一个关注全运会的人。
谈到支持与鼓励,王裕宁特别提到朋友和家人的陪伴。“如果可以,我最想代表和我一样怀揣梦想的青少年,也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致意。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这一步。”他的话语中充满真诚,也让人感受到青年火炬手的责任感和温度。
关于曾经被称作“手搓火箭”的经历,王裕宁表示,这个称呼并不能完全概括他和团队的努力,“手搓火箭的中学生不仅包括我,也包括我的团队成员,他们同样参与了火箭的制作,是整个团队努力的成果。”他希望大家看到的是团队的协作和青春的热情。
谈及与宝安区的联系,王裕宁充满感慨:“宝安区有非常多科技产业资源,我所在的学校也给予我很大帮助和支持。在我人生重要的时期——高中阶段,我在宝安区度过了很多时光,完成了许多比赛作品,这段经历对我的成长来说非常关键。”
作为一名年轻火炬手,王裕宁将带着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在深圳站的火炬传递中奔跑。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的参与,更是一场属于青春的接力,是他向梦想、向家人、向团队致敬的重要时刻。
■路线
深圳火炬传递全程分为三段
第一段:“改革之路·勇”
以陆路传递方式,自莲花山空中连廊启程,沿中轴线跑向莲花山风筝广场。这段约1公里的传递路线,途经深圳行政中心与城市客厅,在奔跑中重温“春天的故事”的时代乐章。火炬手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奔跑,途经见证特区建设历程的重要地标,以奔跑的姿态致敬深圳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改革精神,展现特区建设者“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第二段:“开放之路·闯”
采用空中传递方式,直升机自莲花山风筝广场起飞,沿鲲鹏径西行,飞越梅林山、塘朗山等城市翠脉,纵览梅林水库、园博园、华侨城湿地等生态景观,沿深圳湾滨海带一路向西,途经红树林生态公园、欢乐海岸、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大运会火炬塔等地标,跨越深圳湾大桥,低空掠过蛇口海上世界、K11文化艺术区。航程中特别飞越蛇口片区,俯瞰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的历史现场,最终抵达前海石公园桂湾段。约40公里的航程串联山、海、城、港,展现深圳从改革起点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开放决心与发展魄力。
第三段:“创新之路·融”
回归陆路传递,自前海石公园启程,经海风桥、前海石广场,沿金岸中街、前海大道、听海大道等道路前行,途经桂湾四路、国际化港风港味街区,最终抵达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广场。这段约4公里的路线贯穿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核心区域,展现深港协同、湾区共融的创新图景,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短评
青春火炬,照见宝安创新力
十五运会的火炬,燃起的不只是体育的激情,更映照出宝安年轻一代的奋进与创造。
本次入选的三位火炬手——刘靖康、王潜、王裕宁——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已在科技创新的不同赛道上留下深刻印记。
他们来自前沿科技的源头:有人带领团队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影像品牌,有人推动通用具身智能突破落地,也有人以校园为起点,点燃探索太空的梦想。
这份名单,展现了宝安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青年敢闯、科技向新、创新成城。十五运会的火炬,不止照亮赛道,更照亮城市的未来。宝安日报记者 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