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深圳人丨志合基金創始人周弘揚:扎根深圳,用耐心陪伴優秀創業者走向世界舞台

10-31 20:35
摘要

創新創業深圳人丨志合基金創始人周弘揚:扎根深圳,用耐心陪伴優秀創業者走向世界舞台

 深圳本地AI初創公司新旦智能近日傳來新進展:其自研的xDAN系統已率先邁入“原生強化智能體”時代。新旦打造的xDAN結合RLVR(強化學習算法)和專業工具生態,能夠實現“用得越多越精準”的專家型數字員工。

 目前,新旦正推進面向個人用戶的下一代垂直智能體,致力於讓“人人都能僱佣金融專家”成為現實。

 這匹AI黑馬的迅速崛起,離不開本土創投機構志合基金的早期果斷支持。基金創始人周弘揚以種子投資人、更是項目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深度參與,幫助新旦完成從零到一;這正是他所踐行的“耐心資本”理念的生動註腳——投早、投小、投科技,在創業最需要的時候陪伴優秀創業者走向世界舞台。

 “我們團隊對中國是堅定的『All in』。中國經濟一定會越來越好!”近兩年,周弘揚在多個公開場合持續發表這一判斷。志合基金成立於2023年股權投資低潮期,短短兩年間便在人工智能、泛消費電子、半導體、文化內容等多個前沿領域布局早期項目,其中超過一半是深圳本土企業或經由志合團隊引入深圳的創業團隊。周弘揚及合夥人在其創業投資職業生涯中,投資創業企業數十家、金額數十億人民幣;在幫助本土企業成長、創造就業、稅收、打造產業氛圍等方面均有深遠影響,儼然是助推深圳實體經濟發展和創新生態建設的一股新生力量。

 深度陪伴,攜“耐心資本”陪跑早期項目

 創業之初,正值創投行業低迷,周弘揚選擇逆周期出擊:專注那些“還沒被主流看見的種子”,以耐心資本長期陪伴創業者。志合基金成立初期即與一批理念契合的出資人(LP)一拍即合,LP均為看好中國、支持深圳科創與長期主義的企業家型投資人,不少人曾是其早年被投企業的創業者,今反哺為基金LP。周弘揚團隊表示:“我們的出資人,不僅出錢,還出產業資源、戰略支持等。”有了這批志同道合且耐心陪伴的資金夥伴,志合基金得以在早期投資中堅定地深耕細作。

 在具體項目實踐中,志合基金強調“深度陪跑”。周弘揚常以“投資人+聯合創始人或團隊一員”的方式介入:與一支深圳本土影視內容團隊接觸後迅速建立深度合作,承擔資源對接與融資統籌等工作,保持每周面對面例會,該項目創始人表示其更像創業搭檔。目前,雙方正聯合孵化一系列創新、創業相關的影視內容,合作關係已顯著超越傳統投資範式。

 周弘揚笑稱自己儼然成了企業的“全職員工”。“很多創投基金廣撒網,一年投數十個項目。但我們是初創團隊、規模也不大,不想撒大網,而是抱着投的每個項目都陪它走七八年甚至十年的心態,真正貫徹國家倡導的耐心資本理念。”

 這一深度陪伴策略同樣體現在他與新旦智能的互動上。新旦智能由全球AI開源社區的早期核心技術專家創辦,志合基金在項目初創階段即以種子輪投資人、聯合創始人身份介入,提供除了技術之外的一體化、全周期支持,讓創始團隊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底層算法與技術突破。在耐心資本的陪跑下,該公司發展顯著提速,現已成長為深圳人工智能領域最具潛力的名片之一。

 迎風出發,篤信深圳科創未來

 “深圳是全國科創活力最強的城市之一。”談及創業環境,周弘揚深有感觸地說,“相比之下深圳對創新的包容度更高、對技術的接受度更強,創業氛圍紮實。做科技項目,不管是半導體、智能製造還是人工智能,在深圳都能找到最合適的人才、最齊全的產業配套、最清晰的落地場景。”正是看中了深圳這片創新熱土,周弘揚毅然成立志合基金,將目光牢牢鎖定中國的科技創新及文化內容領域。

 周弘揚本人是國內創投行業中比較少見的“雙料實戰派”投資人——既擁有頭部國際機構的管理、決策經驗,也有本土一線投資機構的工作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其投資生涯從未離開深圳。公開資料顯示,他曾擔任摩根士丹利私募股權人民幣基金合夥人,組建大摩PE深圳辦公室;在此之前,他曾在深創投、深高新投磨礪多年。

 正是憑藉國際視野與本土經驗的融合,周弘揚帶領志合基金組建了一支經驗老到的投資團隊:核心成員均有15年以上創業投資或投資銀行經歷,曾參與管理基金規模累計超過一百億,投資項目約30餘個,成功助推10餘家企業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所投企業市值累計超過兩千億人民幣。這樣的履歷,使志合基金在成立之初就具備了專業與資源優勢,能夠識別和支持最具潛力的科創項目。

 其所投的佰維存儲於2022年12月30日登陸科創板,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半導體企業之一,目前市值超過600億元。伴隨AI浪潮加速,存儲芯片成為產業鏈最緊俏環節之一,正步入“超級周期”,成為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

 在前海,周弘揚團隊所投的工匠社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率先研發人機毫秒級姿態同步技術,並將該技術和“擬人態”機器人產品鋼騎競技機器人、GEIO智能編程機器人等在大眾消費級領域落地,於海內外市場展開“體驗+零售+賽事”商業模式。近年,依託光明區和羅湖區的“示範應用場景”政策,工匠社機器人持續拓展城市級應用。

 扎根深圳,“深二代”情系家鄉回饋鵬城

 目前,志合基金扎根深圳,並將總部落戶在羅湖區,更源於一種深層的情感聯繫。“因為我應該算特區第一批『深二代』。”周弘揚自幼在羅湖長大,是深圳中學的校友,他高中二年級起赴海外求學,學成歸國後即長期扎根深圳創投一線。

 “越了解深圳,越堅定地認為深圳必將超越硅谷、孕育更多偉大企業,在我能力所及範圍內,願盡一份力。”在他看來,區域創新離不開在地資本的耐心托舉:硅谷的經驗很直觀——斯坦福附近的“山丘路”長期匯聚本土創投,構成支撐創新的資本母體。深圳同樣需要與產業同頻的本土資本,懂技術、講耐心、能協同,長期陪伴創業者成長。

 “過去這些年,無論在深創投還是摩根士丹利,我都沒有離開深圳,也一直想為家鄉發展盡一些綿薄之力。”他坦言,志合基金始於羅湖、立足深圳、報效祖國,將基金落戶羅湖既是感情必然,也是責任使然。

 近年來,志合團隊已推動或接洽了多個人工智能、半導體、機器人以及內容創意等領域的創業團隊來深發展。這些企業以深圳為起點深耕產業,充分藉助本地資源優勢,在鵬城這片熱土上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周弘揚還多次受邀擔任政府創投引導基金外部評審等職務,從專業角度為深圳的產業投資出謀劃策。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一批批創新種子正在深圳生根發芽,幫助帶動整個深圳的創新生態。

 作為一家成立不滿兩年的新銳基金,志合基金已屢獲業內認可:在2024-2025年度榮膺融中產業榜評選的“中國集成電路與半導體領域最佳早期投資機構”,同年入選“中國最具成長性投資機構”榜單。周弘揚本人也上榜“U45中國最佳青年投資人物”,並受聘擔任清科創業研究院導師、多個政府引導基金外部評委等社會職務。

 “創業投資在中國只有大概三十年的歷史。我們想用未來職業生涯的三十年、五十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陪伴一群優秀的創業者在深圳一起去改變世界,實現中國夢。”周弘揚說。(深圳特區報&讀特記者 陳震霖/文 姜鑫/視頻)

 人物簡介:

 周弘揚先生,志合基金創始人、投委會主席,康悅資本董事長。周先生曾任摩根士丹利私募股權基金亞洲合夥人,摩根士丹利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投委會委員、華南區負責人;深創投旗下兩支基金創始人、基金關鍵人、投委會委員。周先生是行業中少有在國內與國際頂尖機構均擔任過投資決策層的從業人員

 周先生深耕科技領域投資十餘年,參與管理基金總規模逾百億人民幣。曾投資包括珠海冠宇傑華特(688141.SH)、佰維存儲(688772.SH)、(688525.SH)、凱格精機(301338.SZ)、格林精密(300968.SZ)、比亞迪半導體、APUS、先導薄膜:金石三維等多家智能製造、新材料、半導體、人工智能等行業的領先企業,並幫助其中部分企業成功完成A股上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