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石欣:在时代的浪潮中,接过责任的炬火

陈仪衡
10-31 16:09
摘要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石欣:在时代的浪潮中,接过责任的炬火

10月31日,2025深圳市成人礼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举行。活动中,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上台致辞发表青春寄语,结合自身投身公益救援的实践,与学子们分享了关于“责任”与“成长”的深刻感悟。

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作为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公益救援志愿者,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即将开启人生新程的你们共度这场成人礼,我倍感荣幸。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张张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脸庞,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十八岁。十八岁,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它意味着你已经正式跨入了成人行列,将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担子。

我想以一个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所感染、大学毕业后一无所有只身一人闯深圳的“深飘”,一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敬畏的业余登山运动健将,一名经历生死、对生命二字有着深刻理解的志愿救援队员、一个和你们一样热爱着这座城市的普通市民的身份,分享我关于“成长”与“责任”的理解。

2003年,我还只是个普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曾数次目睹在山野中迷路和受伤遇险者的无助。从这一年起,我开始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国内的山野救援行动。

2008年汶川地震,我与志愿者伙伴赶赴灾区救援。在废墟之上,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救援关乎生命,如果做得不够专业,很可能无法完成真正的救助,我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有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会不会让人在面对灾难时更有力量?”2008年7月,深圳公益救援队的前身——深圳山地救援队正式批复成立,我有幸成为第一任队长。

▲2008年,石欣和队友在四川灾区向受灾群众发放大米

此后,我和队友们一起,用专业和无畏,向险而行。地震废墟、洪水激流、深山老林、异国他乡……当我们用团队专业力量,亲手把身处危难中的人平安解救出来,内心的喜悦与收获,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奖励。“一个人的价值,从不是他拥有多少,而是他能为别人托举起多少。”深圳公益救援队的队员中,有程序员、教师、医生、滴滴司机、外卖骑手……他们和你们一样,是这座城市最勇敢、最赤诚、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深圳,是一座属于“行动者”的城市。担当的背后,有这座城市给予我们的底气:政府协调高速通道、提供装备仓库、组织联勤联训;企业捐赠物资、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奇迹,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高光时刻”,而是所有人接力的结果,是由富有使命、勇于奉献的普通人共同创造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从战火纷飞到建设热潮,从救国图存到强国富民,“责任”二字,始终是中国青年精神的核心底色。它是80年前战士们胸前“保家卫国”的徽章,是45年前建设者们手中“敢为人先”的图纸,如今,也将成为18岁的你们脚下“践行使命”的征途。

▲深圳公益救援队

青年朋友们,在新征程的起点,让我们不妨一同传承这份英雄气概践行这份担当精神:对自己负责,就去磨砺意志,博学笃行,成为更好的自己;对父母负责,便心怀感恩,主动为他们分担肩头的重量;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就是把个人的脚步融入时代的节拍里,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

深圳这座青春之城、创新之都,本就为每一个追光的人准备了无限的机遇与舞台。这里的每个人,即可以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也可以投身志愿服务,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更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活力,去探索未知,去创造未来,去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这里,奉献从不是少数人的 “专属使命”,而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举手之劳;责任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宏大理想”,而是藏在日常选择里的点滴坚持;担当更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关键时刻敢站出来的那份果敢。

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把先辈的家国情怀默默融进血脉;一同接续奋斗、勇立潮头,用自己的足迹和故事,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 “深圳篇章”。愿每一位站在这里的青年,都能以青春之名,担时代之责——在祖国需要处、人民呼唤时,能勇敢地向前一步,坚定地说一句:“我在!”

谢谢大家!

(作者:陈仪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