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娃查出疝气后,我变得“百依百顺”了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10-30 09:53
收录于专题:妇幼之声
摘要

任性的“小肠气”

以前我总跟队友说

不能惯着娃

玩具要选着买

零食得定时给

哭闹撒泼坚决不妥协

可自从带娃查出疝气

我彻底成了朋友口中

“没原则的家长”

自从知道疝气怕腹压高

我连跟娃讲道理

都变得小心翼翼

别让娃哭

成了我生活的第一准则

百依百顺

也成了我对抗疝气的

“临时战术”

何至于此?

这要先从这个小鼓包

开始讲起

01

这个小鼓包是什么东东?

在妈妈怀孕晚期,男宝和女宝的肚子里都有一条特殊的“小隧道”,叫做“鞘状突”。

这条隧道的作用,是让男宝的睾丸或者女宝的圆韧带,从肚子里安全地下降到它们应该在的位置(阴囊或大阴唇)。

图源:网络

正常情况下,在宝宝出生后不久,这条“小隧道”就应该自动关闭、粘连,从而让腹腔和腹股沟彻底隔开。

但是,有些宝宝的“小隧道”没能及时关好,留下了一个“小通道”。这时,宝宝肚子里的肠子、卵巢或网膜,就会在腹压增高的时候(比如哭闹、咳嗽、排便时),顺着这个没关好的“通道”挤出来,在腹股沟区形成一个鼓起的包块。

图源:见水印

这就是腹股沟斜疝,也叫做“小肠气”或“疝气”。

02

啥样的娃容易得?

诶~这位先生/小姐,先别急着自责:疝气不是家长的错,更不是照顾不当造成的。

看数据就知道——小儿(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为0.8%~4.4%,主要是先天性的发育问题。

主要病因,就是上面提到的鞘状突未及时闭合。

哪些孩子更容易中招呢?

🔹早产儿:因为提前出生,鞘状突还没来得及闭合,所以发生率远高于足月宝宝。

🔹男孩:男孩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约15:1),因为男孩睾丸下降的过程更复杂,鞘状突更长,不容易闭合(尤其是右侧)。但女孩子出现疝气时常有卵巢嵌顿,因此亦要引起重视。

🔹有家族史的娃:如果父母小时候有过疝气,宝宝得的几率会高一些。

🔹总是腹压高的娃:某些经常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腹水等,也可能诱发疝气的出现。

03

怎么判断娃是不是疝气?

可以通过以下3个特征来初步判断:

🔹可复性包块:娃活动、哭闹时鼓包,安静平躺就消失,这就叫可复性包块,是疝气最典型的样子。

🔹一般不疼:包块出来的时候,宝宝通常没有痛苦表情,除非发生了“嵌顿”(下文会提到)。

🔹鼓包感觉:轻轻触摸鼓起的包块,有时会有一种“气过水”的感觉(咕噜咕噜的),那是因为肠管在里面。

划重点!

下面是最重要的危险信号

嵌顿疝

图源:见水印

如果“小通道”的洞口比较窄,跑出来的肠管或卵巢被卡在洞口,回不去了,这就叫“嵌顿”,时间长了会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甚至威胁生命,绝不能拖延!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刻、马上带宝宝去医院急诊:

⭕ 鼓出的包块变硬、变红肿,轻轻碰一下宝宝就剧烈哭闹、喊痛。

⭕ 包块超过2小时无法推回去,宝宝平躺后也不消失。

⭕ 宝宝出现呕吐、腹胀、不吃奶、烦躁不安等症状。

04

得了疝气能用偏方吗?

唯一能根治儿童疝气的

只有手术

吃药、打针、疝气带

这些方法对儿童疝气都是

无效的

但也不用怕

现在的手术早就

不需要“大动干戈”了

一旦孩子确诊,一般建议尽早安排手术,避免出现嵌顿等紧急情况,女宝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她们出现卵巢嵌顿坏死的风险相对更高。

如果家长对麻醉有顾虑,大部分宝贝也可以观察到半岁再手术,但要是疝气频繁发生嵌顿,就需要尽快安排。

对于早产儿或者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宝贝,医生通常会建议等孩子体重增长、身体状态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也比较简单,主要是:

✅ 注意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和清洁;

✅ 术后一个月内尽量不让孩子做长跑、跳绳、打球这类剧烈运动,同时避免宝宝出现剧烈且持续的咳嗽、便秘(避免腹压太高);

✅ 吃奶、吃饭啥都不耽误,该咋喂还咋喂~

娃出现小异常时

咱们慌张是正常的

但别被焦虑带偏

疝气不是大病

早发现、早用对方法

娃很快就能恢复

别自责,别信偏方

别耽误急症

就是对娃最好的保护~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