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友人Michelle重访石洲中路:履约任志愿推介官,续写十年石洲情

严珊珊
10-22 20:23
摘要

外籍友人Michelle重访石洲中路:履约任志愿推介官,续写十年石洲情

10月17日晚,沙河街道石洲中路传来清脆呼喊“Teacher Michelle!”,菲律宾友人Michelle回头见一位高过半头的少年挥手。这场重逢,既是她兑现一月前“推广石洲中路”的约定,也让承载十年记忆的街道再涌温情。

主动请缨,助力街区推广。“我曾在这里居住十年,看到食街推广特别开心,希望能当志愿推介官!”当Michelle添加沙河国际化工作人员微信时,第一条消息便满含对石洲中路的深厚情感。作为曾扎根于此十年的外籍居民,石洲中路的一砖一瓦都印刻着她的生活轨迹。而她的热情提议,恰好与沙河街道“国际志愿推介官”系列活动理念不谋而合。工作人员当即回应:“下一场石洲中路活动,一定邀您来推介!”

故地重游,体验焕新街巷。一个月后,约定如期兑现。“这是经营多年的老店,能一直开着说明生意红火!”Michelle带领中外友人漫步石洲中路,熟稔地指点街巷变迁,“现在路面更整洁,还新增了充电桩和电动车道,比以前更方便了。”走到一栋住宅楼前,她更是难掩怀念:“我以前就住这栋楼,和同事合租,步行到学校只要2分钟。”短短300米路程,满是她对“第二故乡”的眷恋。

行走间,三拨学生先后认出 Michelle。时隔数年,孩子长高变样,Michelle起初未认出,但每次相认都满是惊喜。“多年后被孩子记挂,是老师最幸福的事。”她感动说道。

国际协作,尽显街区温度。当晚,沙河街道组织的这场活动,不仅有Michelle担任特别向导,还邀请国际友人们走访多家门店,围绕“双语标识优化”“提升国际吸引力”展开深入交流。在新疆餐厅,大家亲手制作多语广告立牌,成品当场被店家采纳展示,切实助力商户国际化推广。从街巷环境改造到人文关怀融入,石洲中路的变迁,正是沙河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的生动缩影。

夜色渐浓,但Michelle与石洲中路的联结并未落幕。“这不仅仅是一条街,更是我住了十年的家。无论我搬到哪里,这里永远有我的一部分。” 她的话语,道出外籍居民对街区的深厚情感,也彰显沙河街道在国际化建设中,对个体记忆与归属感的珍视。未来,这条充满温情的街巷,还将续写更多动人故事。

晶报记者 严珊珊 通讯员 章少美

(作者:严珊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