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陈志秋 丘瑜 文/图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老旧社区环境秩序整治,特别是边角地、闲置地的长效治理是普遍存在的难题。沙一社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红色微改造”赋能老旧空间新生的微空间治理路径,巧妙化解边角地“尴尬”,实现环境秩序与社区治理的双重提升。

改造前。
过去,沙一社区老旧屋村旁的零散边角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杂草丛生,不仅影响环境,还浪费空间。社区党委没有绕开问题走,而是一次次召开党群议事会,倾听居民的心声,最终决定通过“红色微改造”破解难题,把大家的需求、身边的资源和各种创意想法串联起来,让闲置角落焕发生机。

改造后。
在沙一社区,曾被遗忘的边角地正悄然重生。社区党委发起“红色微改造 家园焕新颜”行动,党员们带头化身“淘宝达人”,收集旧轮胎、破陶罐、废奶箱等闲置物品。这些别人眼里的“废品”,经过创意改造,摇身变成花园里色彩鲜艳的彩虹花盆、充满童趣的童话风车墙。
此外,社区还组建了一支由党员、绘画爱好者和热心居民组成的“先锋画笔队”。大家拿起画笔,把反诈口诀画上墙,将邻里温情故事融入彩绘。以前满是小广告、斑驳破旧的墙面,如今成了居民争相拍照分享的“故事墙”。目前,社区已完成85平方米的墙绘。
清理出来的空地怎么用?居民们一致决定共建“角落花园”。你家捐花苗,我来做栅栏,周边企业主动送来肥料,就连小朋友都参与进来,设计花园里的提示标语。曾经的卫生死角,现在处处是生机。目前,沙一社区已建成3个迷你花园,2处荒地被成功盘活。
这场“微改造”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环境。以前,不少居民对社区事务停留在“旁观吐槽”,如今大家主动参与进来,累计贡献创意160余条,轮流养护花园也成了新习惯。党员们穿着红马甲活跃在改造一线,把组织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社区温度。更让人开心的是,邻里关系也热络起来:大家一起在花园里浇水摘菜,在墙绘前合影说笑,曾经的“陌生邻居”渐渐变成了熟悉的“老街坊”。
这场没有终点的美丽行动还在继续。沙一社区向所有居民发出邀请:不管你是种花高手、绘画达人,还是有奇思妙想的创意大师,都欢迎加入“社区设计师”队伍,用匠心和热爱,一起把家园打造成更多人羡慕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