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黄智宏 李芳/文 记者 李楚玲/图
近日,沙井街道沙蚝社区以地铁沙井古墟站周边环境治理为重点,创新采用“治理攻坚+创意改造+文化赋能”模式,成功破解长期存在的车辆乱停放、杂物堆积等难题。在社区党委引领下,党员、志愿者、居民及北控物业等多方力量协同参与,不仅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百米”,更将荒废边角地改造为融入本土文化的社区共享花园,实现“边角地”向“美景点”的华丽转身。
荒废边角地改造为融入本土文化的社区共享花园。
此前,沙井古墟地铁站D口周边因车辆违规停放、占道杂物堆积,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与市容环境。针对这一民生痛点,沙蚝社区党委主动牵头,成立由股份公司、党员志愿者、北控物业及居民代表组成的专项攻坚小组,构建起“党委统筹、多方联动”的治理格局。在具体整治工作中,社区通过科学设置树桩、石墩等物理隔离设施,从硬件层面规范交通秩序,避免车辆随意占道;同时同步开展“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专项整治周”行动,组织工作人员现场引导车辆规范停放,并集中清理占道杂物。据统计,此次整治累计引导规范停放车辆120余辆,清理占道杂物3处,地铁站周边市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切实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百米”难题,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安全。
在解决出行难题后,沙蚝社区进一步聚焦闲置空间活化利用,创新推出“废物利用+居民共创”改造模式,在有效控制改造成本的同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造过程中,党员率先垂范,带头清理空地垃圾与卫生死角,为后续改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志愿者发挥创意巧思,将社区内收集的废旧轮胎、蚝壳、塑料瓶等废弃材料进行彩绘美化,把原本无用的废品转变为造型别致的特色花盆与景观摆件,赋予废旧物资新的生命力;居民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捐赠家中闲置的多肉、绿植,并通过“认养种植”的形式参与到花园日常维护中,既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也让花园充满“市井烟火气”。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改造,原本杂乱荒芜的边角地焕然一新,成为居民休闲放松、邻里交流的好去处。
沙蚝社区在此次微改造过程中,始终注重本土文化传承,将历史文化元素深度融入社区共享空间建设。在社区共享花园打造中,社区工作人员在墙面巧妙绘制沙井蚝田、龙津石塔等具有历史意义的符号,让居民在休闲休憩之余,能直观感受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同时,在花园内合理设置文化指引牌,详细介绍沙井古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让传统与现代在共享空间中交相辉映。
如今,这个社区共享花园已不仅是居民的休闲场所,更化身为展示本土文化的“活窗口”,社区借此邀请广大居民走进沙井古墟,参观体验历史风貌,感受浓厚的市井烟火与独特的文化底蕴,让沉睡的古墟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沙蚝社区此次环境治理创新实践,不仅有效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更成功探索了“党群共建+文化赋能”的社区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