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者:林福长
看到“我与《黑龙江日报》的故事”征文启事,我静坐于书桌前,心中感慨万千。《黑龙江日报》如一位导师,总在我人生的转折之处,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
我生于1970年,是双鸭山矿业集团的子弟。和父辈不同,我并未直接下井,而是成为公司通信中心机房的一名值班工人,每日与总机和线路打交道。工作虽不算繁重,但前景仿佛一眼能望到头。那时,《黑龙江日报》是我了解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我从报上了解到了黑龙江的改革步伐,读到了“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正奔涌而来。这些报道如一颗颗种子,在我心中悄然萌芽,让我不甘安于现状,渴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阅读《黑龙江日报》
转变的契机,源于一次不经意的阅读。具体是哪一天哪一版,我早已记不清,但当时《黑龙江日报》上关于知识经济、职业资格认证的持续报道,营造出一种“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氛围,深深触动了我。它让我坚信,掌握一门国家认可的专业技能,才是通往未来的有效“通行证”。于是,我萌生了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的念头。
2006年,我成功考取了网络工程师认证。这张证书成为我人生中最硬的一块“敲门砖”。我先是被数据中心领导看中,工资当即翻倍,从通信机房迈入了IT核心部门。数年之后,又凭借这一专业背景,被兄弟单位相中,调入管理岗位。《黑龙江日报》版面上流淌的那股“重视知识、崇尚专业”的时代气息,就这样真切地改变了一名普通工人的命运。
而这份报纸给予我的,远不止于此。在新的管理岗位上,因写作能力尚可,我曾担任单位的宣传部长。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黑龙江日报》作为党的喉舌,在传递政策声音中所承载的责任与分量。如今,我担任所在单位的机关党支部书记,读报、学报已成为工作需要,也成为个人习惯。我从一名被动的读者,也成为了党的政策的基层宣传者与践行者。

作者生活照
与此同时,我的专业之路并未停步。我持续学习,并加入中国电子学会,与同行交流切磋。也曾荣幸担任CCF(中国计算机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虽因个人精力原因即将离任,但这段经历极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此外,我还被聘为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双鸭山市数字政府信息化项目技术论证专家,得以用我的专业知识为地方的数字化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回望来路,我从一名通信机房的值班工人成长为IT技术人员,再走向管理岗位担负党务工作,《黑龙江日报》从未缺席。它或许不曾直接刊登一则改变我命运的“启事”,但它用日复一日的报道,为我和我们这一代人传递力量,构筑了一个“相信知识、相信奋斗、相信变革”的宏大时代背景。正是这种强大的时代气场,赋予我们破局前行的勇气与方向。
如今,我仍习惯性地打开《黑龙江日报》的电子版。变的是阅读的方式,不变的是那份亲切与信赖。80年风雨历程,《黑龙江日报》记录着龙江大地的辉煌变迁,也无声地参与了我们无数普通人的奋斗人生。
(作者系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服务职能中心尖山办事处机关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