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舉辦“ESG賦能綠色『一帶一路』”交流會 共商發展中國家氣候適應新標準

10-21 09:49
摘要

深大舉辦「ESG賦能綠色『一帶一路』」交流會 共商發展中國家氣候適應新標準

 10月20日,由商務部主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指導,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交流平台(成都)、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聯合承辦的“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適應能力提升標準化官員研修班”之綠色“一帶一路”——“ESG 助力發展中國家氣候適應能力提升”交流會在深圳大學舉行。來自中國、沙特阿拉伯、南非、波黑、古巴、阿塞拜疆、巴林、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的政府官員、高校及研究機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來自ShenZhen Daily的媒體代表,共50餘人與會,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ESG政策與合規化展開深入交流。

 此次研修班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分享中國氣象現代化成果的重要平台,旨在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標準化工具與方法,助力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區域國別與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戴永紅教授在主旨報告中指出,新興經濟體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領域的政策框架呈現“共性監管、差異路徑”特徵。他建議,通過標準互認、技術轉移和綠色金融協同,推動基礎設施低碳化改造,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合規指引,為沿線國家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註入新動能。

 深圳大學區域國別與國際傳播研究院助理教授陳思博士聚焦“一帶一路”關鍵礦產供應鏈的ESG合規困境,提出“本土化框架+綠色技術+多方共治”的解決方案,呼籲建立涵蓋資源國政府、社區、企業在內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平衡資源安全與生態安全。

 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後副研究員付樂博士則提出“AI+ESG”能力建設模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環境監測、社會責任評估和公司治理優化的數據化、實時化、智能化,為“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提供數碼化、標準化、可複製的ESG管理工具。

 企業代表、深圳文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語嫣結合化工行業實踐,分享了“研發—生產—認證—市場”閉環式綠色產品創新機制,強調政策激勵與市場驅動“雙輪”協同,才能實現低碳工藝突破與綠色原料替代,最終達成合規運營與商業價值的統一。

 與會外方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在ESG合規化領域的探索,南非茨瓦內市的部門主管納塔娜·特爾布蘭奇希(Natanha Terblanche)對中國氣候相關政策的實施成效印象深刻,希望中國經驗帶回國內。巴林海灣合作委員會標準化組織(GSO)資深合規專家伊薩·拉希德(Isa Rashed)強調,應對氣候變化和污染等全球性問題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她稱讚,此次講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案例研究,它們展示了這個框架的實際應用。我相信這次活動意義非凡。我們通過這次培訓看到,綠色政策可以轉化為現實世界的行動”。

 對許多與會者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來深圳。南非茨瓦內市部門主任(Terblanche) 說:“我看到這裏有很多綠地,有很多公園。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這個城市有40多年的歷史,但發展得如此之快。”

 本次交流會不僅介紹了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還展示了深圳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實踐路徑。成都標準化研究院國際中心主任莊媛媛表示,作為本次交流會的主辦方之一,選擇深圳作為會議舉辦地,是因為眾多與會者對該市的發展表現出濃厚興趣。同時,該院與SZU區域與國際傳播研究所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並高度重視該所在ESG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

 據悉,本次研修班為期14天,除主題研討外,還將組織學員赴深圳、成都等地開展政策對話、企業參訪與案例教學,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