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江西站穩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發展水平

10-17 10:34
摘要

文 ︱ 本刊記者 陸 豐

▲江西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向農戶宣介金融產品。(圖片來源:江西省農商銀行)

“十四五”浪潮激蕩贛鄱,贛江鄱湖煥新,大地日新月異。

眾所周知,“十四五”時期,是中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對江西而言亦是如此。面對世界百年變局的深刻演化、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持續加大、以及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江西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咬定“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不放松,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五年來,江西加快打造“三大高地”,深入實施“五大戰略”,有效應對多重風險挑戰,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進展順利,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13項指標符合或基本符合預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等14項指標好於預期,重大任務全面落地,重大工程扎實推進。全省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躍上新台階,為開啟“十五五”發展新篇章奠定了堅實基礎,江西發展站上了新的更高起點。

金融活水暢實體,賦能發展新動能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也是江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十四五”以來,江西金融系統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為抓手,全力做大融資總量、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防範金融風險,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融資規模實現新跨越。江西堅持“量增、面擴、價降”協同發力,推動金融供給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今年6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余額達6.58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57.8%,增速持續保持全國前列。“十四五”期間,全省上市公司數量達120家(含3家A+H股),直接融資渠道愈發暢通。江西累計發行信用債券1.77萬億元,有效拓寬了企業融資來源。出台金融支持“1269”行動計劃、“十百千萬”工程等政策,金融精准滴灌成效顯著。6月末,江西制造業貸款余額達6220億元,較2020年增長69.5%;基礎設施中長期貸款余額1.22萬億元,同比增長8.8%,為重大項目建提供了穩定資金支持。

金融改革展現新作為。江西深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金字招牌,引導金融資源持續向薄弱環節傾斜。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08萬億元,較2020年末實現翻番;涉農貸款占比高於全國7.04個百分點;綠色貸款余額1.13萬億元,是2020年的4.07倍,綠色金融發展指數穩居全國前列。數字金融創新亮點紛呈,“贛金普惠”平台共享各類涉企數據1781項,累計撮合融資7164.61億元。其中,通過全國首創的“流水貸”系列產品融資1608.41億元,惠及13.88萬戶企業。“箱包貸”“退役軍人貸”“整村擔保”“線上普惠金融服務站”等一批特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脫穎而出,入選人民銀行《普惠金融改革優秀實踐案例》,“整村擔保”模式更是獲評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典型案例。

營商環境取得新優化。聚焦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江西深入開展金融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定期收集辦理民營企業融資需求,推動金融機構為商會企業配備金融顧問,開展“民營企業最滿意銀行”評選活動。6月末,全省民營企業貸款余額9242億元,帶動同期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3%,高於全國6.9個百分點。融資成本持續下降,2024年末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3.88%,較2020年下降120BP。6月,新發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分別下降45BP、57BP,信用債平均發行成本降至2.29%,融資擔保綜合費率0.85%,連續64個月低於1%,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有效投資擴內需,夯實增長壓艙石

投資是擴大內需、穩定增長的關鍵支撐。“十四五”以來,江西堅持项目為王理念,將擴大有效投資作為應對風險挑戰、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抓手,主要做到“三個強化、一個促進”,推動投資保持穩定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強化戰略引領,项目帶動成效顯著。“十四五”以來,江西堅持把项目建設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先後發起“项目大會戰”“项目建設四大攻堅行動”,並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行動計劃。該工程聚焦綜合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礎設施等十大重點領域,計畫每年滾動推進100個左右示範引領性重大项目,實施1000個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项目,每年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十四五”前四年,已滾動實施省大中型项目18355個,完成投資5.38萬億元,形成了強大的投資拉動效應。今年,全省安排省大中型项目4605個,上半年已完成投資6204.7億元,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全年有望完成投資1.2萬億元的目標。

強化謀劃儲備,项目接續後勁充足。项目謀劃是投資工作的基礎。江西密切跟蹤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和投資方向,搶抓國家推進“兩重”“兩新”等政策機遇,超前部署和指導各地各部門加強重大项目謀劃、挖掘和儲備工作。同時,建立重大项目庫和省大中型项目清單,實行“一庫抓總”“一張清單調度”的精細化、動態化管理模式,確保项目儲備充足、接續有力,形成了“實施一批、前期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良性迴圈格局。

強化協調推進,项目建設提速增效。為保障项目順利實施,江西建立跨部門、跨層級的重大项目推進工作專班機制,實行掛圖作戰、閉環管理,分級分類協調解決项目推進中遇到的用地、用林、用能、資金等堵點難點問題。每年新春伊始組織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工重大项目,持續營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濃厚氛圍。“十四五”期間,贛深高鐵、昌景黃高鐵,瑞金機場,雅中至江西特高壓,比亞迪撫州生產基地、寧德時代宜春生產基地、九江石化年產150萬噸芳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設投運,跑出了项目建設的“加速度”。

促進民間投資,市場活力充分激發。江西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若干措施,實施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專項行動。通過向民間資本集中推介重大工程项目、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项目建設、支持民間投資项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信託基金、完善贛商回鄉投資促進機制等舉措,不斷拓寬民間投資管道。“十四五”以來,江西民間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保持在55%左右。今年上半年,江西民間投資增長6.3%,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高0.9個百分點,比全國民間投資增速高6.9個百分點,顯示出強勁的內生動力。同時,健全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及時回應企業關切,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

中小企業強根基,梯度培育增活力

中小企業是經濟的毛細血管,關係千家萬戶就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增長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間,江西深入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多措並舉、精准施策,全力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構建梯度培育體系,發展路徑清晰明確。江西明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制度,構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系。這套清晰的培育體系,讓廣大中小企業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共識空前凝聚。

完善服務支撐網絡,精准賦能便捷高效。江西打造了覆蓋全省、功能完善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依託省市縣三級政府服務機構和45個公共服務平台、27個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等市場化服務機構,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專利申請、人才引進、檢驗檢測、融資對接、市場開拓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精准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

強化政策協同發力,紓困解難雪中送炭。江西注重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在稅收減免、數位化轉型、產融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產供銷對接、政府採購促進、清欠等多個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政策賦能,有效幫助企業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

發展韌勁活力彰顯,量質齊升成績斐然。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滋養下,江西中小企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活力。從規模實力看,“十四五”期間,江西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始終處在全國較為靠前的位置,尤其是營業收入指標穩定在全國前十。以2024年為例,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總額居全國第7位,利潤總額居全國第8位。從企業數量看,2024年全省規上中小工業企業數達18907家,居全國第10位,較“十三五”末淨增5403家、增幅達40%,年均淨增1350家,預計“十四五”末將突破2萬家。從企業品質看,優質企業矩陣不斷壯大。已累計培育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772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70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98家。這些優質企業在實施“1269”行動計劃、建設工業強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為推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財政政策促迴圈,內外兼修擴內需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十四五”時期,江西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前後貫通、接續發力促消費、穩投資,加快補齊內需短板,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政府資金撬動效應。江西牢牢把握基礎設施投資適度超前原則,用足用好各項政策工具,持續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重大项目的財力保障。一是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資。統籌整合預算內基建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財政資金超過7600億元,集中力量支持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發展短板。積極爭取並高效使用302億元增發國債和296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有力推進了一批國家規劃的“兩重”项目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二是高水準帶動社會投資。省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投入71.4億元,並充分運用設備更新貸款貼息等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投入。創新運用“兩通”“兩融”等財金互動政策組合拳,成功撬動社會資本超1萬億元。此外,積極爭取城市更新行動、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等一批國家級試點落戶江西,並專門安排30億元獎補資金,激勵市縣抓投資、促發展。

精准激發消費潛能,優化供給釋放需求活力。江西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持續優化支出結構,確保資金投向科學精准。一是多措並舉擴大消費規模。統籌安排89.5億元資金,大力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政策上既擴大覆蓋範圍又提高補貼標準,資金管理上既強化激勵又嚴格監管。政策實施兩年來,有效拉動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超過800億元。江西在推動“兩新”方面的做法獲得財政部肯定,並向全國財政系統推廣。二是綜合施策改善消費環境。統籌7.9億元資金,一體化推進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等流通設施的建設與改造,著力補齊縣鄉商業設施短板。安排29.5億元資金,支持打造高品質商業街區,培育首發經濟、品牌經濟,拓展沉浸式、體驗式等多元化消費場景,不斷提升消費吸引力,增強居民消費意願。

強化民生投入保障,通過增收促消費穩預期。江西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財政資金更多用於“投資於人”,在發展中提升民生福祉,通過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來釋放內需潛力。例如,著力增收入、提品質。五年來,全省各級財政統籌142.2億元,重點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助力群眾穩定增收,“有錢可花”。再如,通過財政貼息等方式,支持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00億元,扶持個人創業52.4萬人次,穩定和帶動就業282.4萬人次。

鄉村振興繪新卷,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大步

“十四五”期間,江西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呈現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良好態勢。2024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4494.1億元,較2020年增長1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3元,較2020年增長33.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糧食安全根基持續鞏固,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足。江西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2024年糧食總產量達439.2億斤,連續12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油料產量151.3萬噸,較2020年增長23.3%。蔬菜、水果、畜禽肉類、水產品產量分別比2020年增長17.6%、22.9%、27.5%和15.4%,菜籃子、果盤子、肉案子、魚簍子更加豐盈。“十四五”期間累計新建高標準農田833.2萬畝,占全省高標準農田總數的26.5%,農田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

鄉村產業發展持續升級,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江西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累計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64個,形成了多層次產業平台支撐體系。2024年,全省涉農經營主體開票銷售收入達3667.8億元,同比增長9.8%;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308.7億元,同比增長54.3%,農村電商蓬勃發展。

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深入,和美鄉村面貌日新月異。江西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新開展以“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為主要內容的“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行動。全省宜居村莊整治建設覆蓋率已達9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升至85%,累計創建美麗宜居先行縣39個、鄉鎮980個、村莊10659個,農村人居環境實現整體提升。5G網路實現“鄉鄉通”,數位化正在賦能鄉村生活現代化。

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深化,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江西實施深化鄉村振興體制機制改革攻堅三年行動,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和規範管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二輪延包試點等重點改革任務,農村發展活力有效激發。2024年,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74.72億元,同比增長12.26%,強村富民基礎更加堅實。

由此可見,“十四五”時期江西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底盤穩、活力足、面貌新”的鮮明特徵,“三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本版稿件由江西國際傳播中心策劃)

結 語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十四五”的五年,是江西在風險挑戰中頂壓前行、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奮進的五年。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江西的經濟實力、發展位勢、區域影響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高質量發展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展望“十五五”,新征程充滿新機遇,新使命呼喚新作為。江西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踐行“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堅定信心、乘勢而上,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