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团团/文 记者 宋璐/图
“这条手巾还是深圳承办大运会(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时的志愿者装备之一,我留到了现在。”连日来,在宝安体育场周边,毛文斌身穿红马甲,耐心地提供交通劝导、路线指引、环境整治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服务宣传等志愿服务。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宝安赛区城市志愿服务中,有许多像毛文斌一样令人熟悉的身影。他们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坚守书写着深圳的志愿精神传承。
数年至数十年的坚守,书写志愿精神传承

毛文斌于2011年报名成为志愿者,就此开启了他的志愿服务生涯。大运会时,他和许多志愿者一样,经历过从清晨到深夜的轮班。他亲眼见证了深圳从“志愿者人数不如现在多”,到如今着力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巨变。此后,他的志愿服务足迹从未停歇——深圳(龙岗)世界网球公开赛、深圳(罗湖)全国网球锦标赛、深圳马拉松、宝安马拉松等大型赛会活动现场,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现在参与十五运会志愿服务,最大的感受就是志愿服务更完善、更贴心了,我们能够更加系统性地服务市民。”他说道。如今,他主要投身于养老服务,但大型赛事召唤时,他依然会出现。这份坚持甚至影响了家人,在他看来,生活在宝安,就该尽己所能回馈这片土地。

拥有28年志愿服务资历的李秋霞,是团队里不折不扣的“元老”。从大运会到十五运会,她感受最深的是“系统化”的提升:“如今人员安排、点位管理都更完善,让我们服务起来更有序、高效。”她负责在交通枢纽主动为市民提供赛事场馆路线指引,她曾为一位问路老人详细指引并亲自带路,这份体贴让老人铭记于心。还有市民被志愿者的付出感动,主动提出要写信表扬他们。这些瞬间,汇聚成她近30年坚持的动力。

黎月云的志愿服务生涯始于2005年。从最初参与常规志愿服务,到深度参与大型赛事志愿服务,她亲历了宝安志愿服务的变迁。2011年大运会时,服务主力是本地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对比今昔,她感慨道:“如今的十五运会服务更加系统化,场内高校志愿者、场外城市志愿者,分工清晰,部署也更完善。”近20年的奉献,于她而言是宝贵的成长平台,实现了超越工作的自我价值。作为深圳人,她为家乡能承办国际赛事而自豪,并始终坚守着奉献爱心的纯粹初心。
广泛发动近百支队伍,城市志愿者提供贴心服务
宝安区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工业大区,一直以来将志愿服务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底色,深入推进“志愿者之城”建设。在十五运会筹备与举办期间,团区委通过社会招募、定向邀请等形式,发动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驻区央企和国有企业等组建城市志愿服务队伍近百支。
和毛文斌、李秋霞、黎月云一样的宝安城市志愿者们,在场馆周边、交通枢纽、地标商圈、机场、文旅景点等重点区域,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赛事资讯、信息咨询、交通指引、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依托全区志愿服务站、党群服务点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
另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近19万场,累计服务时长超186万小时,广大志愿者在城市文明主战场、生态环保第一线、应急救援最前沿、安全生产关键处暖心服务,以“志愿红”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