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深举行 建好“第四代大学”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0-20 07:36
摘要

10月19日,由深圳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和“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两个议题展开深入对话,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布局提供了实践思路。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10月19日,由深圳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和“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两个议题展开深入对话,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布局提供了实践思路。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近年来,新型研究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生长。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为培养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设立的,是国家战略。”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表示,我国的传统高校在过去几十年里培养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工程师队伍,助力国家40多年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发展道路。如今,国家正处于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时期,亟须攻坚高精尖技术战略高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中外竞争的核心焦点。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不是建立时间的“新”,而是发展模式的“新”、发展内涵的“新”。“深圳理工大学采取‘引才+育才’路径,一方面引进海外顶尖人才,另一方面推动本科生赴国外交流,建立‘学生-海外导师’长期联系模式。”针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探索实践,樊建平认为需“打通对话壁垒,聚焦人才联动”。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应一种新的大学形态,催生教育变革。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不是再建一个“985”“211”或“双一流”,而是打造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未来产业需求的“第四代大学”,让教育服务经济、赋能地方建设、推动社会发展。

另外,作为亮点之一,中英双语教学也正被新型研究型大学所广泛采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介绍,该校的教学与学术会议均采用全英文模式,推动学生赴欧美交流,同时推出外国教授访问计划,每年邀请150名外国学生到校学习,提升本地学生英语水平。西湖大学副校长程建军分享,该校人才多来自海外,主要通过外籍教授与国际本科生打造国际化氛围,为国家做人才增量。他还建议,新型研究型大学要打造优质生态,进一步吸引全球人才。

记者发现,实际上深圳早已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培养并输出了一批重要领军人才。王树国在2002年投身深圳高等教育建设,亲历哈工大从建设深圳研究生院到深圳校区的发展历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曾任南科大校长,其“鲶鱼效应”的办学实践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倪明选也曾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担任数字所所长……他们的职业轨迹印证了深圳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辐射全国、赋能整体的影响力。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也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模式是在深入剖析自身特色、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独特性、创新性与前瞻性的发展路径,是对传统大学建设思维的突破与超越。论坛中,与会学者还提出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联盟的设想。程建军指出,这一构想旨在推动地区交流,包括学生互访、课程共享、科研合作、产学研联动等,这也是在高等教育取得优异成绩基础上,仍然坚持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一办学模式的意义所在。

编辑:刘晓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