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6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杨小璐)在学业压力日益加剧、青少年心理问题呈低龄化趋势的当下,如何构建及时、有效、可及的心理支持体系,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近日,坪地街道中心社区以“民生微实事·大盆菜”项目为依托,在社区党委统筹下推出“你好,心朋友”青少年心理健康加油站项目,探索出一条“专业引导+趣味实践+家校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新路径。
10月11日,该项目的亮点活动——“你好,心朋友”青少年心理健康定向越野在坪地惠华学校操场火热举行。活动由中心社区联合坪地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坪地惠华学校共同主办,150余名学生组成多个小队,在一场融合运动挑战与心理教育的趣味闯关中,释放压力、学习情绪管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用脚步丈量成长,用心跳感受快乐。

趣味闯关寓教于乐 心理知识“动”起来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此次定向越野将心理健康知识巧妙融入六个主题打卡点,通过“户外实践+游戏互动”的形式,让抽象的心理概念变得可感、可触、可参与。
身着五彩马甲的学生们手持线索卡,需先协作解题确定打卡顺序,再奔赴各任务点完成挑战。“青蛙传递吸管”考验团队默契——队员们口衔吸管依次传递道具,在欢笑中体会信任与沟通的重要性;“圈住好心情”则鼓励孩子们将烦恼“套出去”,通过投掷套圈释放负面情绪,把“好心情”收入囊中;还有“情绪拼图”“心灵树洞留言”等环节,引导青少年识别情绪、表达自我。
“原来心理课可以这么有趣!”一位参与学生兴奋地说,“和小伙伴一起闯关特别开心,还学会了怎么更好地和同学配合。”
每个打卡点配备专业志愿者和心理社工,全程提供引导与支持。社区还安排安全巡逻组,确保活动有序、安全、有温度地开展。
从“被动干预”到“主动预防” 构建家校社共育生态
“你好,心朋友”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累计服务青少年超680人次。除了定向越野,项目还涵盖亲子团体辅导、亲子运动会、校园心理剧社团等多元活动,从个体成长、家庭关系、同伴支持等多个维度为青少年心理赋能。
此次定向越野不仅是单次活动,更是“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学校组织参与、社区策划实施、家庭后续反馈,心理健康教育从“校园围墙内”延伸至“社区生活圈”,形成闭环支持网络。
“孩子回家后主动分享了活动中关于情绪调节的小技巧,这是平时很难听到的。”一位家长感慨道。活动不仅促进了青少年的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悄然搭建起亲子间的情感桥梁,推动心理健康话题“去标签化”,让更多家庭愿意正视、讨论、共同应对心理挑战。
打造“温暖港湾” 让“心朋友”常伴成长路
心理健康守护,从来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一场需要多方协力的“长期工程”。坪地街道中心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心理支持融入青少年的日常体验中,变‘被动干预’为‘主动预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
未来,中心社区将持续深化“你好,心朋友”品牌内涵,结合青少年兴趣特点,拓展服务覆盖面,优化活动设计,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常态化、场景化、生活化。同时,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强化与学校、专业机构的合作,织密织牢青少年心理防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