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道深圳华强北“代送外卖”:深圳创业精神又一例证

读特新闻记者 黄小菊
17:4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纽约时报》表示这种零工协作是“零工经济中的零工经济”,是深圳创业精神的又一例证

当地时间9月30日

《纽约时报》官网发表了一篇题为

《What It Takes to Get Lunch Delivered to the 70th Floor》的报道

(中文译为《将午餐送到70楼要付出什么》)

报道聚焦了深圳华强北赛格广场的

代送外卖服务经济模式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在深圳的一座摩天大楼里

一群负责“最后一公里”的跑腿员

组成了非正式配送网

拉近了忙碌的外卖骑手

和饥饿的上班族之间的距离

报道介绍,赛格广场是中国深圳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有大约70层,入驻了数千租户。在午餐高峰期,等电梯的时间可能长达半小时——这对试图完成尽可能多订单的外卖骑手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解决方案是什么?

在赛格广场外

一名骑电动车的外卖骑手

将餐食交给一位代送跑腿员

由他送到大楼里下单的顾客手中

而外卖员不需要亲自上楼送餐

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

《纽约时报》指出这种零工协作是

“零工经济中的零工经济”

是深圳创业精神的又一例证

图源:读特客户端

文章说,深圳,这座拥有约1800万人口的华南城市率先开启了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支持。每天在赛格广场外都会聚集数十名代跑腿配送员,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退休人员。有些人是出于经济需要,还有一些人则是为了乐趣或锻炼身体。

文章提到,外卖骑手每单赚取4到8元,所以给代送的跑腿员2元的提成可不算少。跑腿员通常会从上午10点或11点一直在赛格广场外等候,直到晚上8点才收工。

往往为了超越竞争对手

许多人会冲刺着率先拦下一名骑手

一些跑腿员已经完善了

他们的技巧以实现最高效率

他们会等攒够足够多的订单才上楼

这样才值得跑一趟——

有时他们每只手里

拿着多达六七个外卖袋

跑腿员大军中

有附近社区的退休人员

也有下了班的大楼保洁人员

后来因为市场需求大

跑腿员也将服务范围

扩展到附近的一些大楼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还分享了代送人员的故事。在代送服务中最高订单量的是邵子友和他的妻子,他们占据了赛格广场前一个绝佳的角落。他们的外卖袋多到不得不将实际跑腿的工作分包给手下的十几个人。这对夫妇每袋抽取1元,剩下的归跑腿员所有。根据当地媒体以及根据其他跑腿员和司机的说法,邵子友被认为是第一个在赛格广场外开始代送服务的人,许多骑手表示认识并信任他。

这种由代送员衍生出来的

“零工经济中的零工经济”

打破了原有的单一零工经济模式

从线性化的配送模式到多面的可能性

华强北的零工协作经济模式

是深圳讲究效率性与灵活性的生动体现

图源:小红书

《纽约时报》这篇文章最后说到

在深圳这座永不停歇的创新之城

代送外卖与跑腿员群体

正以“即时服务者”的姿态

编织出一张充满温度与效率的

城市生活网络

他们不仅是数字时代的“轻骑兵”

更是经济活力的微观引擎

在全球物流网络的严峻挑战中

深圳始终以敢为人先的魄力

诠释着“创业创新永动机”的深刻内涵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黄小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