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乡村月饼

09-29 08:50
摘要

景兆翔


每年的八月十五,老家的月亮都出奇的大和圆,像一面镜子高高悬挂在空中,白天浅蓝色的天空,到了夜晚就像川剧里的变脸一样瞬间又变成一尘不染的深蓝色,在深邃的夜空里,唯有乡村这片大地在月光的照射下仿佛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霜雪……这是儿时乡村的八月十五给我留下的永恒烙印。


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在每年八月十五临近的这几天里,家家户户都开始早早酝酿着要制作村子里最大最美的圆饼,他们之间既相互交流切磋取经,又私下里暗暗鼓着劲,尽力做出村子里最大最美最可口最引人注目的月饼来。每个人都饱含对八月十五的期盼和热情,都想要把这次的八月十五过得隆重些,别具一格些。


老家宁夏做的月饼体格都很大,甚至比重型卡车的方向盘还要大,厚度为成年人的五指厚或者六指厚。所以,制作的每个细节都很高难度,首先它用料就讲究,面粉首选白面粉,即西北旱地里出产的特殊面粉,劲道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揉面是男人的事,一头一个人,大力地用棍子压得均匀且光滑。女人们则将揉好的面擀成方向盘大小的圆形,她们个个都是艺术家,大多喜欢画个仙女、玉兔、白云、月亮,寓意味浓,有的则喜欢画牡丹花、菊花等等。接下来,用铁锅烙饼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火候必须是经验丰富的人来掌控,母亲是这方面的专家,总是能很好地掌握火候。


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出锅那一刻,锅盖一揭开,金黄金黄的大月饼映入眼帘,圆圆的,厚厚的,香香的,美美的,十分诱人,让人仿佛看到轻飘飘的仙女正在飞天,玉兔正依偎在仙女旁边,呆萌呆萌的表情,甚是可爱。但我们只能搓着小手,吞咽着口水,盼着八月十五那晚快点到来,因为按照乡俗,这些月饼是当天晚上当贡品的,只有月亮公公吃过了我们才可以吃。月饼那种麦香、油香、茴香味让人欲罢不能,沙沙的,酥酥的,香香的,肉质又紧实,含在嘴里连同皮的脆,闭上眼睛细嚼,仿佛自己就是八月十五的主角,享用一年一度的美味大餐,非常解馋。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天性促使我们总要找点乐子,让八月十五过得有滋有味,于是“偷月饼”成了大家玩的游戏之一。我们组成小游击队,模仿电影《地道战》的场景,躲在墙角里、草堆里和树影里,在月色的掩护下开始偷别人家的月饼。我们先侦察摸底,看谁家的月饼已经供在院子里,趁主人离开的间隙相互掩护匍匐前进把月饼偷过来,然后继续埋伏等主人出来看他们的狼狈样……等闹够了,再把月饼还给主人,如果月饼实在好吃,就索性用自己家的来交换,为八月十五增添了无数的快乐。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早已不在那个村子里生活了,如今大众化的小月饼也早已代替了早年的老式月饼,但小时候过八月十五的一幕幕场景依旧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想家了,就站在阳台上,仰望着天空高悬的月亮,仿佛又看到那庞大诱人的月饼,那制作的过程,那些捣乱的孩童……眼里顿时浸满了泪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