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说》第44期|王洋:为低空新基建装上“智慧大脑”,叩响“天空之城”大门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09-26 10:00
摘要

从美国到深圳,押注“无人之境”在美国工作期间,王洋敏锐地察觉到低空交通的巨大潜力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聚焦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标杆人物与故事。本期节目走进深圳市多翼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对话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洋。

从美国低空技术的前瞻者,到深圳低空经济的破局者,王洋用十年时间,为中国低空新基建装上了“智慧大脑”。他所创立的多翼科技,深耕低空交通的智能调度与飞行智能驾驶领域,其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低空经济这片曾经“无人之境”的战场上,王洋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技术破局的决心,成为深圳打造“天空之城”梦想的关键奠基人之一。


前瞻视野:从美国到深圳,押注“无人之境”

在美国工作期间,王洋敏锐地察觉到低空交通的巨大潜力。“当时我就认为无人机会是整个低空交通当中最核心的一种飞行器,”他回忆道。然而,他也看到了美国在低空领域政策法规的限制性。与此同时,中国庞大的城市群和基础设施让他看到了更具可行性的未来图景:“我认为低空交通首先会在我们国内发展起来。”正是这份信念,结合国内无人机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促使他毅然回国,于2015年在深圳创立多翼科技,投身于这片充满未知却又无限可能的蓝海。

破局开局:在空白中描绘“天空之城”的梦想蓝图

创业之初,低空经济政策尚未明朗,资本市场普遍持观望态度,王洋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一片空白中如何开局?他依靠的是对技术趋势的坚定信念和对社会价值的清晰判断。“我当时就坚定地相信在传统地面交通没有那么便捷的地方,以及在一些特种的场景之中,低空交通能够发挥极大的便民利民作用,担当拯救人民生命安全的角色。”

面对初期的困境,王洋选择用梦想凝聚团队和投资人。他向大家描绘了一幅未来的壮丽蓝图:“未来的低空是怎么样的?成千上万台飞行器在穿行,都是自动驾驶的,它们都遵循统一的交通规则,地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起降设施。不论是去做数据采集、巡检巡逻,还是去做货物投送乃至到人员运输、救死扶伤等等,都可以用这样的一套低空交通体系去承载。”这幅极具感染力的未来交通画卷,成功说服了早期团队和投资人加入这场充满挑战的征程。

技术攻坚:为低空装上智能“交通大脑”

核心技术突破是王洋实现梦想的基石。多翼科技的核心技术聚焦于低空交通的智能调度和低空智能驾驶,并将二者深度融合。王洋介绍,他们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首先是时空网格的高性能计算。“我们把整个低空空间切成很多小方格子,”动态管理这些“格子”的占用状态,实现空域合理分配和安全使用是其核心技术点之一。

其次是构建低空“路网”导航系统。“低空当中是有一个很多管道组成的网状,”他解释道,飞行器需要在这套无形的管网中进行飞行导航、流量控制和防碰撞,多翼自研的低空路网原子化导航技术正是为此而生,可以实现航线的自动生成并确保安全。

第三是空中碰撞风险的动态量化评估技术。“我们有动态计算和动态评估它碰撞风险的算法,实现空域冲突的早期预警和防范。”这套复杂的技术体系,共同组成了低空智能调度技术,如同为无序的低空飞行建立了秩序井然的“交通规则”和“大脑”,确保了不同类型、不同性能、不同智能的飞行器融合调度、协同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场景落地:打造示范空港,定义行业标准

技术最终需要服务于应用。王洋将低空起降场(空港)视为低空交通的“机场”,解决其智能调度问题是实现规模化运行的关键。“当我们面对的是一大群无人机,要在起降场里面,进场离场,起飞降落调度,我们就需要有智能的调度算法。”如何在有限空域内实现大量飞行器高效、安全地进离港,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问题。

多翼科技在深圳率先建设了3个投入常态化运行的示范性空港。王洋强调,低空起降场的建设远非简单的土建工程,而是一个高技术壁垒的系统工程。“它里面牵涉到第一核心的是它的调度算法,第二是跟起降厂配套的整个运行规程,第三是起降厂配套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算力等等,所有的这些硬件软件的设施。”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技术,更在为未来的低空基础设施定义标准。

深圳沃土:政策敢为与创新生态共筑“天空之城”

回顾发展历程,王洋深感企业的成长与深圳这片创新沃土密不可分。他高度评价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深圳的低空经济在全国肯定是数一数二的。2023年底到2024年初那一轮低空经济呈爆发式发展的起点,也是从深圳开始引爆的。”

他将深圳的优势归结为两点:一是无人机等飞行器制造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二是深圳市政府的“有为”与“敢为”。他特别提到了深圳的前瞻性立法举措:“很早深圳市政府就意识到了立法的重要性,启动了立法的程序,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和魄力的举动。”

同时,深圳对早期技术研发的持续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关键动力。“多翼从2015年成立以来,在技术研发方面得到了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技术迭代积累的资金动力,这非常重要。”王洋认为,这些技术创新是打造“天空之城”的最根本来源。他也自豪地指出,当前中国低空经济在技术、商业模式、运行规模及国家支持等方面已显著超越美国。

王洋的十年破局之路,是深圳无数创新创业者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深圳经济特区45年来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低空经济时代的具体诠释,为深圳乃至中国在新一轮科技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贡献了关键力量。

(刘悠扬 林洁楠 撰稿)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徐雅乔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