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当“最强台风”肆虐,深圳全面“5停”。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平安金融中心,这座高达599米的超高层建筑,如何应对这场“大考”,确保楼宇在狂风骤雨中“稳若泰山”?
据平安相关负责人透露,平安金融中心的安全性始于地基、赢在结构,辅以“黑科技”,共同筑起抵御台风的坚固防线。
巨人站得稳,根基必须深。按照国家标准,600米高楼的基坑需要30米深标准,而平安金融中心一次性开挖至地下33.4米,成为国内一次性开挖最深的基坑。24根直径9.5米的超巨型桩直接打进地下35米,直连地表岩石层,穿过的5层地下室结构如同盘根错节的树根,让大厦与地壳“长在一起”,形成极为稳固的基础。这一切,让平安金融中心得以牢牢“站稳脚跟”。
结构设计上,平安金融中心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抗侧力体系,其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安全稳固性能极强。整个体系中,大楼外框的8根流线型巨型钢柱作为楼体支撑,每根巨柱高达580米,从地下贯通至地上,能够在减少35%风力荷载的同时,竖向支撑起这一座68万吨的华南第一高楼。而在大楼核心筒与8根巨柱之间,内外环还链接了7道桁架,犹如7条金腰带紧紧环抱大楼,有力加强了大楼的架构强度。
“8根擎天柱、7条金腰带、24根巨型桩”,平安金融中心凭借这一超强结构密码,拥有了直面风暴的“一身正气”。
据介绍,在常被台风“光顾”的东南沿海城市,如何减少超高层建筑在风中的摆动幅度,也是台风高发地区建筑设计的必要考量。
此外,因坐落于台风频发地区,平安金融中心的运营团队颇有“防台经验”,早已将“防灾工作”做成了体系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