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说》第41期|陈汉武:将深圳校服“送进”世界博物馆,推动中国校服行业标准化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09-23 10:00
摘要

本期节目走进深圳市中南活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话董事长、深圳市校服行业协会会长陈汉武。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聚焦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标杆人物与故事。

本期节目走进深圳市中南活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话董事长、深圳市校服行业协会会长陈汉武。

从国际贸易转型校服产业,陈汉武用二十余年时间,将深圳校服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他带领团队设计的校服不仅被英国V&A博物馆永久收藏,更推动了中国校服行业的标准化、科技化与国际化进程。他的创业之路,不仅是一场商业实践,更是一次对教育理念与城市精神的深度诠释。

跨界转身,以校服重塑教育美学

早年从事国际贸易的经历,让陈汉武敏锐察觉到中外校服文化的差异。“国外孩子身上的校服特别讲究也特别美,”他回忆道,“而当时国内的校服大多样式单一、缺乏功能性与美感。”这种对比激发了他的创业决心:做一套“既实用又好看、又时尚又耐用”的校服。

2002年,深圳率先在全国推行校服统一改革,陈汉武抓住机遇,带领团队参与设计竞标并成功中标。此后,他沉下心来,“闷着头干”,从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等名校的试穿反馈中反复修改打磨,最终推出了一款兼具美观与功能的经典校服。

科技赋能,让校服成为“智慧穿戴”

在陈汉武看来,校服不仅是服饰,更是科技与工艺的结合体。他提出“校服八艺”标准,从缩水率、克重到尺寸精度,每一环节都严格把控。每件校服需经过12道工序,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

近年来,他更推动校服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冬季校服中加入电热丝,减少学生负重;未来还将集成智能监测、体温感知、运动数据采集等功能,通过AI芯片实现“智慧穿戴”。他说:“未来的校服,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承载科技与教育的载体。”

走向世界,让深圳校服成为文化符号

2013年,活力深圳校服被英国伦敦V&A博物馆收藏——并非企业赠送,而是馆方主动从市场购入。这一事件成为中国校服行业的历史性时刻。陈汉武认为,这不仅是对产品设计与工艺的认可,更是“深圳设计登上世界舞台”的证明。他坦言:“这次的收藏不光是我们一家企业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校服行业的起点。”

破局行业痛点,推动标准化与礼仪教育

尽管成就显著,陈汉武始终清醒意识到行业困境:“一校一款的定制模式导致企业难以规模化运营。”为破解这一难题,他于2017年牵头成立深圳市校服行业协会,推动制定科学统一的行业标准,提升品质门槛。

此外,他还强调礼服的文化意义:“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国家,孩子穿礼服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仪式感与规范感。”他希望社会更理性看待礼服的价值,而非仅关注价格与穿着频率。

深圳沃土,培育创新与魄力

回顾创业历程,陈汉武多次强调深圳的政策环境与创新氛围。“深圳是创新的沃土,有独特的政策支持和开放的环境,”他说,“统一校服的政策背后,是政府上下统一的思想和魄力。”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让他能安心投入研发与设计,而深圳聚集的全国有志青年与专业人才,更为企业注入了持续创新的动力。

从一件校服到一种文化,从一套标准到一种精神,陈汉武用二十年时间诠释了“破局者”的定义:他以实业为基、以创新为刃,不仅改变了中国校服的面貌,更让世界看到了深圳的设计力量与教育温度。正如他所说:“校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承载了教育和文化的载体。”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陈汉武的故事,正是这座城市无数创新创业者的缩影——他们以破局之志,成时代之美。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郑蔚珩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