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基层治理,鲘门街道面貌焕新

刘淑芳
09-19 19:2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今年以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悄然发生着变化。走在鸟咀公路旁的沙滩,网红海景咖啡店“鲘海咖啡”正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店主小莫近来忙得不可开交,“7月开业以来,客人越来越多,周末更是忙不过来。”他说,“街道推动文旅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和商机。”如今,像他这样的本地创业者,正真切感受着家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这种变化,源于鲘门街道以党建引领 紧扣“镇改街道”契机,从机制、产业、民生三方面 系统推进基层治理—— 不再是口号和文件,而是一个个可见可感的具体行动 。

队伍强了,服务近了

“现在办事更方便、更透明”,红泉村村民李木生说道。今年以来,鲘门街道优化村干部管理,凭实绩说话,能者上、庸者让。24名优秀年轻人加入后备队伍,7人被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党员在村组储备力量中占比已达53%,党组织更深入扎根基层。

海上安全生产也不能放松。渔业乡镇船第十网格长戴慧敏是街道下派公务员,她和本地村干部搭档,负责街道22个渔船网格中的一个。“我们定期排查隐患,今年已开展150多次,渔民们也更理解配合了。”此外,9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街道各项活动中,音乐季、文化市集、日常服务,志愿红成为鲘门一道靓丽风景线。

集体“家底”更清晰、管得更规范。7个村集体“三资”实现“一图一表”动态监管,全部由街道代管。产改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已有24个村小组完成,完成率居全区第一。“现在村集体账目更清晰了,我们心里也特别踏实。”鲘门党工委副书记林友捷表示。

产业新了,发展活了

依托美丽海岸资源,鲘门正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东方文旅、深汕气象台等项目稳步推进。不久前,在鲘门街道举办的15天百安半岛音乐季,更是吸引1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千万元,附近民宿一房难求。

渔港经济区已完成项目可研批复,获批后,预计鲘门渔港港池面积将扩大5倍。码头区域2公里黄泥地实现硬化,新增近300个停车位,一批摊位完成规划,带动周边美食、民宿、观光业发展。“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出海打回来的鱼更好卖了”,一位老渔民笑着说。

村集体经济也迈开大步。红泉、民新、百安三个村集体营收今年均突破100万元。强村公司承接环境整治、海滩清理、旅游配套等服务,还拓展海产养殖、农产品销售,“预计今年总营收能达到550万元。”街道干部李晓聪信心满满。

民心暖了,社会稳了

街道以网格管理为抓手,将安全防线延伸至群众身边。例如,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主动发现并协助整改商铺的火灾隐患,同步全面排查辖区井盖安全,及时更换破损设施,守护群众“脚下的安全”。居民纷纷点赞:“隐患有人管、问题及时解决,现在出门安心多了。”

就业帮扶更精准。街道建立“农民工库”,涵盖206名困难群众,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派工等方式,已帮助133人次实现就业增收。“做点零工,日子宽裕多了”,参与以工代赈的村民赖镜文表示。

历史遗留土地纠纷也逐一破解。街道通过查阅史料、走访取证、多方协调,收回多块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完成新乡、连塘尾两村12万平方米土地征收。

从海上到陆地,从产业到民生,鲘门街道用实实在在的变化,诠释着“刚柔并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在这里,政策正加快落地,转化成为人们真切可感的生活温度。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刘淑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