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治 宝安焕新 | 城市“焕新”的暖心图本

09-19 10:40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杨文静 通讯员 方黎 陈立禧/文 记者  宋璐 李楚玲 通讯员 黄乔山/图

城市秩序,并非冰冷的条规与僵化的管理,而是活力与和谐的统一。它关乎摊贩能否安心经营,居民能否惬意漫步,街道能否安全畅通。“乐翻夜市”通过人脸识别和固定摊位,化“无序流动”为“有序经营”,赋予了夜市新的生机;壆岗社区通过“精细化诊疗”,将卫生死角、交通堵点变为休闲空间和通畅路径,重塑了社区肌理;展城社区的一道“三色线”,以色彩引导,巧妙厘清了路权,保障了各行其道。这些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共同构成了宝安在城市环境秩序整治过程中的暖心图本,成为宝安人幸福感不断提升的生动注脚。

从“打游击”到“刷脸”出摊

摊贩黄浩然“乐翻”了

晚上6点,深圳翻身地铁站外的“乐翻夜市”逐渐亮起灯火。摊主黄浩然走到自己的摊位前,对准摄像头,“嘀”的一声,人脸识别成功,设备通电,他一天中最忙碌也最安心的营业时段正式开始了。

▲黄浩然经营的烧烤摊。

“现在好了,刷个脸,就能开摊。不像以前,天天下午3点就得跑来抢位置,‘卷’得不得了,整天心都是悬着的。”黄浩然一边利落地摆放食材,一边笑着说道。他是这片夜市最早的摊贩之一,也亲身经历了从“流动游击”到“固定经营”的完整转变。

在此之前,黄浩然和许多摊贩一样,过着“打野”的日子。几年前,翻身站B出口外那时还只是一片无人管理的空地。“最早只有我们十多个摊,沿着路边摆成一排。后来生意好了,人越来越多,从一排变成三排,挤得密密麻麻。”他回忆道,“为了抢一个位置,大家越出越早,最后夸张到下午3点就开始摆。日晒雨淋还不算,整天都在担心城管来、顾客少、位置被占。”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今年4月。为了解决流动摊贩带来的秩序、卫生和扰民问题,安乐社区牵头规划建设了“乐翻夜市”疏导点。116个标准化摊位整齐划一,社区引入智能管理系统,为每个摊位配备人脸识别通电装置和实时监测油烟、噪声的智能终端。

▲黄浩然“刷脸”出摊。

“现在完全不同了,摊位固定,管理规范,心里特别踏实。”黄浩然指着自己的烧烤摊说,“这个摊位现在‘认人’,必须我本人刷脸才能通电开机,别人占不了也动不了。我再也不用提前几个钟头跑来抢位置了。”

更让他高兴的是,经营环境提升后,生意明显比以前更好。“摊位干净整洁,顾客更愿意来,也吃得更放心。”他语气中透着欣慰,“收入比以前高,还稳定很多。每天安安稳稳开摊,踏踏实实收工,这才像是真正在做生意。”

如今,“乐翻夜市”已成为宝安区夜间经济的一张名片,既凝聚着城市烟火气,也彰显着社区治理的智慧。而对黄浩然来说,这里不只是一个做生意的场所,更是他在城市打拼的坚实支点。翻身站,不仅是一个站名,也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像黄浩然一样,脚踏实地、走向更好生活的真实注脚。

壆岗“蝶变记”

居民“烦心事”成了“小惊喜”

“你瞧,楼下的卫生死角清干净了,寮丰路多了个能散步的小广场,连老房子都换了‘新衣裳’!”家住壆岗社区的王阿姨提着菜篮子路过将军路,望着眼前的变化,忍不住跟街坊感慨。这阵子,沙井街道壆岗社区的每一处改变都落在居民眼里、暖在心里——从小区角落到公共空间,从交通路口到建筑外墙,曾经的“小遗憾”逐一消散。

▲改造前。

▲改造后 岗头路与新沙南路交会处的厂房外墙焕然一新。

近期,沙井街道壆岗社区党委在街道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壆岗股份合作公司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聚焦小区环境、公共空间、交通出行、建筑风貌四大核心领域,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市容环境提升工作落地见效,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小区里的变化,始于一场“精细化诊疗”。以前,部分小区周边的杂物堆积、设施破损成了居民的“烦心事”。如今,社区联合街道城管科组成“行走专项小组”,像“医生问诊”般钻进各个角落,把卫生死角、坏损健身器材都记在台账上“把脉”;随后坐下来和物业一起“开方”,整改清单、整治标准一条条列得明明白白。“之前反映楼下商铺外乱堆东西,没过几天就整改了,现在楼道、绿化带都干干净净。”居民李先生说,小区里的“老问题”解决了,住着也舒心了。

▲改造前。

▲改造后 壆岗科创园区寮丰路与宝安大道交会处大变样。

闲置地的“变身”,更是给大家带来意外之喜。科创园区寮丰路与宝安大道交会处,曾经是杂草丛生、杂物乱堆的“脏乱差”区域,如今已变成铺着整洁地砖、种着绿植的公共活动场。傍晚时分,老人在这里下棋聊天,孩子追跑嬉戏,隔 壁园区的上班族午休也爱来这儿晒太阳。更贴心的是,社区协调园区物业拆了部分围墙,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共享空间和园区连在一起,成了居民和企业员工共有的“绿色休闲角”。

学校门口的交通改善,最让家长们安心。以前壆岗小学上下学,将军路总能堵成长龙,接送孩子的车要等十几分钟才能挪动。如今再到这儿,转弯区域和机动车道都拓宽了,车辆会车、进出西荟城购物中心停车场都顺畅了不少,通往永通路的拥堵也缓解了大半。“现在开车送娃,到门口就能顺利放下,再也不用慌慌张张赶时间,社区这事儿办得太实在了!”家长陈女士笑着说。

老建筑“穿新衣”,则让社区颜值直线上升。此前,辖区不少房屋外墙褪色、斑驳甚至剥落,看着灰蒙蒙的。社区挨栋摸排记录,联合壆岗股份合作公司、工业园区、业主和施工团队一起定方案,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让翻新后的外观和社区风貌协调。截至目前,已有9栋建筑完成粉刷,老房子焕了新颜,连老旧厂房都显得精神了许多。“走在街巷里,看着这些亮堂的墙面,心情都变好了!”居民林大伯忍不住驻足打量。

从“问题清单”到“幸福清单”,壆岗社区的每一处改变都精准踩中了居民的需求。接下来,社区还将跟着宝安区市容环境提升的要求,继续把“绣花功夫”做细做实,让街道更整洁、空间更贴心、生活更便利,让宜居的画卷越绘越动人。

蓝、绿、黄

“三色线”划出通畅与美好

中午时分,宝安区福海街道展城社区锦程路(会展湾花园里段)上,外卖骑手彭祎熟练地将电动车驶入明黄色的临时停车格,快步走进餐厅取餐。而在半年前,他还要踌躇许久——人行道被电动车占满,非机动车道上横七竖八停着车,他不得不冒险走机动车道。


▲黄线为外卖小哥专属停车区。

“那时候每到饭点,这里就像打了个结。”展城社区城管办负责人邓梓锋站在如今有序的街道上,回忆改造前的场景。作为此次城市环境秩序整治行动的一线工作人员,他对此感受深刻:“电动车乱停放不光是看起来乱,更影响了居民出行、骑手安全,甚至商户经营。”

▲绿色区域为自行车停放区。

这条300多米长的道路,关系着多栋居民楼、酒店和数十家商户的日常出行。由于权责分散,长期陷入“各管各却没人管”的困境。即便社区曾在周边增设150多个车位,仍治标不治本。

▲蓝色区域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区。

改变始于今年年初。社区反复勘察、走访,最终拿出了一个色彩分明的方案:用蓝色、绿色和黄色分别划分出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外卖车辆临时停放区。“颜色是最好的无声引导。”邓梓锋说道。但光有颜色还不够,他们又在沿线设置了交通劝导点和安全宣传长廊,发动物业和志愿者组成“机动巡逻队”,劝引导、整车辆、做宣传。

最让邓梓锋感动的是居民态度的转变。“一开始有人不理解,觉得又是形式主义。但当我们把通道清出来、把盲道让出来,大家看到变化,慢慢就开始主动配合了。”

如今穿行在这条街上,三色标线清晰醒目,车辆整齐停放在指定区域,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互不干扰。居民黄女士坦言:“以前出门提心吊胆,现在带孩子散步安心多了。”东城广场物业安保负责人也表示,通行效率明显提升,管理压力减轻不少。

看着这条曾经的“堵心路”变成如今的“民心街”,邓梓锋深有感触:“基层治理就像绣花,要一针一线地绣,更要绣到群众心坎上。这条三色线划出的不仅是停车位,更是文明线、民心线。”

接下来,展城社区也将继续推进会展商圈的精细化治理,让“文明有序”成为社区最亮眼的名片。“也欢迎大家常来会展湾花园里商圈走走,感受这里的便捷与舒适,顺便还可以去附近的福海河公园漫步休闲,享受水清岸绿的美好环镜。”邓梓锋向广大市民发出邀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