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通报了2024年度获颁授“平安鼎”单位,全省共颁发9个“平安鼎”,其中东莞市茶山镇获颁“一星平安鼎”、长安镇获颁“平安鼎”,全市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这也是东莞市、镇两级获颁“平安鼎”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会议还表彰了2022-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等3个单位,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综治专项工作科)科长陈培等5名同志榜上有名。
据介绍,“平安鼎”是平安广东建设最高奖。按照相关规定,省委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对平安建设考评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包括东莞、中山的镇街)且排名在当地前1/3的颁授“平安鼎”,此后每连续3年度获评优秀等次的,增加一颗星颁授“平安鼎”。
自2023年广东首次在省级层面开展“平安鼎”颁授活动以来,东莞每年都收获多个“平安鼎”。截至目前,东莞市和麻涌镇、道滘镇、茶山镇分别获颁“一星平安鼎”,厚街镇、东城街道、沙田镇、塘厦镇、长安镇获颁“平安鼎”。
相关新闻
荣获“平安鼎”数量连续居全省首位,东莞凭什么?
东莞市、镇两级获颁“平安鼎”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精彩展现东莞矢志不渝践行平安建设取得的优异成效。
近年来,东莞高质量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推进综治中心全域覆盖,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凝聚各界力量同绘共治同心圆,全力提升平安东莞建设水平,实现全市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平安建设工作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梯队,连续七年获得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次。
综治中心全域覆盖
解纷止争“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今年3月10日,群众许先生给长安镇综治中心送去一面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原来,许先生受工伤后,与企业围绕工厂赔偿、工资补偿及社保缴纳等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他向长安镇综治中心反映情况后,综治中心协调人社部门成立工作组,开展系列协调工作。今年2月,经过工作组深入调解,一桩长时间困扰当事双方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这是东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即“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事例。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全域覆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群众办事维权“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目前,市综治中心已正式实体化运作,全市33个镇街(园区)综治中心全面完成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服务室、网格工作室、部门进驻室、监控研判室、群众接访厅等“五室一厅”标准化建设,公检法司以及信访、人社、住建等部门和妇联、团委、异地商会等群团组织通过“常驻、轮驻、随驻和云进驻”等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办公,实现多部门多主体“联合接访、联合帮扶”,为群众提供调解、仲裁、诉讼、法援、救助、心理咨询等服务,保障群众诉求得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曾经,面对矛盾纠纷,群众往往需要四处奔波求助。如今,只需踏进综治中心这“一扇门”,各类矛盾纠纷便能找到解决之道,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同时,东莞全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矛盾大调解格局。全市613个村(社区)均设立专职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79家、个人品牌调解室73个。还搭建“莞邑调解”一站式信息化平台,线上联动1384个调解组织、7522名调解员开展服务。
东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数据显示,目前全市95%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科技赋能平安防线
驱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走进市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巨幅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市镇村三级联动流转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项数据。
依托市政务服务平台,市综治中心搭建了矛盾纠纷调处管理平台。该平台与“110”和“12345”热线连通,线索数据可进行跨部门跨层级流转。按照“接警处置、初步调解、线索移交、联动化解、信息反馈、复盘管理”的闭环流程,线索进入平台流转后,责任单位在30分钟内签收、60分钟内分拨、24小时内完成初核,进度滞后即刻预警。
技术支撑已深度融入平安东莞建设,驱动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市智网中心将全市综合网格调整划分为2965个,并做好网格数据迁移,初步实现统一地址在网格基础数据管理中的核心锚点作用。
全市多个镇街先行先试块数据支撑系统应用新场景。其中,洪梅镇统筹推动技术升级与流程再造,通过智能设备与算法,实现问题精准识别与高效处理,并不断探索完善融合指挥调度工作机制,重塑基层治理的体系。今年,洪梅的高空鹰眼AI火灾识别巡检功能,实时发现一起田野窝棚起火,为消防救援赢得黄金时间。
东莞公安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建成治安基础管控平台,梳理“人、地、事、物、组织”五要素共140类基础信息入库建档,实现动态感知、靶向治理,最大限度将治安风险隐患管控在平常。在科技的有力支撑下,东莞“打防管控治”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立案、交通亡人数量降至5年来最低。同时,东莞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诈骗警情、案件逐年同比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不断夯实东莞平安底色。
全民参与蔚然成风
多元共治绘好善治同心圆
东莞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工作,早在2006年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东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今年8月5日,塘厦遭遇强降雨天气,深圳司机李先生不慎驾车冲入一个桥涵积水潭,车辆进水下沉。危急时刻,7名东莞群众相继下水,与塘厦派出所两名民警一起成功将司机从车尾箱救出,7名救人的群众迅速被认定为“见义勇为好市民”。这场刷屏全国的“生命救援”,折射出东莞社会共治的深厚根基。
近年来,东莞打造全方位统筹、全周期管理、全社会参与的见义勇为工作模式,构建见义勇为工作体制网络,提振见义勇为者底气,厚植见义勇为土壤,汇聚起崇尚、支持和敢于见义勇为的强大正能量。2021年以来,东莞表彰“见义勇为好市民”120名。
探索“三全”见义勇为工作模式,是东莞推动多元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东莞持续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激活千万人口家园意识,绘好莞邑善治同心圆。
32.7万人的“东莞义警”成为平安东莞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是单位内保人员、保安员,是楼栋出租屋管理人,住宅小区、商住楼物业管理人员,是学生家长、快递员、外卖员等,同时也是城市平安的参与者、守护者。
市智网系统发展了超2.4万人的兼职网格员,组建超9.6万个出租屋微信群,推广“智网人人拍”小程序,鼓励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平安建设。
东莞创新异地商会管理,推动以乡音乡情传播平安文化,以情理法助力社会治理。各镇街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充分调动和凝聚群众、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力量参与群防群治。
全民参与平安建设在东莞蔚然成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加速构建。
东莞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东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