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聚焦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标杆人物与故事。
本期节目走进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对话发起人兼理事长马国宾,揭秘他如何从科幻迷成长为中国科幻产业的重要推手,如何用十年时间构建从创作培育到企业孵化的科幻全产业链生态,让深圳成为全球科幻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
01 投资思维转型,社会创新破局
马国宾的科幻产业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邂逅。11年前,作为一名科幻迷,他参加上海的一场科幻颁奖典礼,结识了包括刘慈欣、王晋康等在内的科幻作家群。
当时他惊讶地发现,科幻作家的稿费标准仅为每千字80元,远远无法支撑一个职业创作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投资人的马国宾开始思考:“我们能不能为这个产业做点事情?”他联合了科幻作家、公益人士、投资人、工程师和传媒人等一群科幻爱好者,共同探索支持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2015年,马国宾团队借鉴斯坦福大学提出的“社会影响力投资”理念,孵化成立了非营利机构“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初创资金来自团队成员捐赠、企业家捐赠和政府资助,目标是帮助中国科幻产业建立良性发展机制。
02 三维价值体系,科幻赋能城市
在马国宾看来,科幻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对个人而言,科幻能够启发想象力;对企业而言,科幻提供了超前的市场应用前景;对城市和政府而言,科幻则是赋能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很多城市没有科幻想象力的话,它会趋于平庸一点。像洛杉矶、三藩市、东京,这些都是具备科幻想象力的城市,有大量的科幻企业或者是从业人员。”马国宾这样评价科幻对城市的价值。
基于这一认知,2019年,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开始发布“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从科幻活动、技术变化、社会影响力及居民接受程度等多个维度评价国内城市的科幻发展水平。
该指数显示,北京、成都、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位列前十,这一评价体系还被多个省市政府引用,作为衡量城市创新力和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参考。
03 专利思维运营,构建版权生态
马国宾曾担任朗科公司执行董事,这家以专利运营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给了他重要启示。
朗科专利运营部门的毛利率高达95%,是全公司利润率贡献最高的部门。马国宾思考:“做一件文化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我们持有一些版权,这些版权在运营若干年后,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或者是潜在的收益。”
他将这种专利运营思维运用到科幻产业中,通过“晨星杯”赛事来大规模培育和持有版权,构建了中国最大的新生代科幻作家版权库。基金目前持有1000多件版权,库内作品总量达9000多件。
马国宾将这种模式比喻为风险投资:“我们做持有版权像做风险投资。我们持有1000多件版权,可能未来就有《三体》这样的获奖作品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数量已经摆在这儿。”
04 培育创作土壤,晨星奖掘金科幻
为挖掘和培育科幻创作人才,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创设了全国性科幻创作比赛“晨星奖”。通过资助金、奖金和创作合同等形式,支持有能力和意愿从事科幻写作的作者专心完成作品。
马国宾介绍说:“通过全国性的比赛,把一些能够有能力、有意愿去写,从事科幻写作的人挖掘出来,并给他养分,给他土壤,让他完成这个作品。”
截至目前,基金已资助过80多位科幻作家,成为中国最大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培育平台之一。深圳也因此被评为“中国十大科幻城市”,并在2023、2024年两度获此殊荣。
05 生态孵化模式,打通产业闭环
马国宾团队探索出的“资助创作+孵化企业”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科幻文化创意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
令人惊讶的是,《流浪地球2》中七八家后期制作公司都来自深圳。马国宾透露:“包括我们自己孵化的物理特效公司,一家算法公司,当时《流浪地球2》的月球崩塌特效那一段,就是月球过了洛希极限之后是怎么样散开的,当时还在我们办公室做了模拟实验。”
这种兼具艺术与科技特质的公司在深圳形成了聚集效应。马国宾指出:“全国范围来讲,深圳这一类公司还不少。它可能平常并不一定专注在科幻领域,但是他们接的很多业务是从北京最后找到深圳来做,不止一次、两次、多次,甚至还包括好莱坞的公司也是这样找到深圳的。”
06 科幻开发者大会,促成跨界合作
为促进技术工作者与科幻作家的深度交流,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每年举办“晨星科幻开发者大会”。这一平台不仅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还实际促成了许多项目合作。
马国宾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像我们去年的科幻影视工业大赛,就是促成两家公司合作。”
如今,该基金已成为全国科幻领域的重要人才和资源枢纽。“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在这一点做得比较有特色,现在经常接到很多机构来找我们要科幻作家、技术专家或者导演。”
07 深圳成为全球科幻生态城市的潜力
马国宾对深圳作为科幻之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有人讲,文字的尽头是音乐。我想科技的尽头就是科幻。那对于深圳来讲,如果给一句科幻式的预言,我相信深圳会成为全球首个活体的科幻生态城市。”
这一预言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据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已经达到1089.6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规模。深圳位列中国科幻城市前列,正积极出台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创新,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其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为科幻创作提供了充足养料。
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多元融合的移民文化、高度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这些要素共同为深圳科幻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使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科幻创作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十年耕耘,马国宾领导的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已成功构建了中国最完整的科幻产业生态,从创作培育、版权运营到企业孵化,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如今深圳已成为中国科幻产业的重要基地,不仅拥有王晋康、吴岩、陈楸帆、海漄、王诺诺、谭钢、分形橙子等一批科幻作家与科幻工作者,还通过“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培育了大量青少年科幻爱好者。
马国宾的故事是深圳创新创业精神的生动体现——从0到1,从追随到引领,以破局之志照亮全球征程。在他的推动下,深圳正朝着“全球科幻之都”的目标稳步迈进。
(刘悠扬 林洁楠 /文)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