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全运会,在羽毛球男子团体比赛中,代表广东队出战的王睁茗(右)击败湖南选手谭振东后振臂庆祝。视觉中国供图
视频截图
王睁茗
扫码看专访视频
日前,晶报记者在深圳市羽毛球协会独家专访了该协会会长、前羽毛球世界冠军王睁茗。身着深蓝色运动T恤的他,胸前的国旗分外醒目。作为前国手,他与记者畅谈,话题在十五运会、羽毛球、深圳几个关键词之间来回切换。而火遍全网的深圳CITYTALK,王睁茗选了这样的一句,“深圳,支持每一种可能”。
冠军之路
荣耀背后的汗水与坚持
王睁茗的羽毛球生涯堪称辉煌。他从国家青年队起步,凭借着对羽毛球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一路闯进国家一队,开启了与林丹等名将并肩作战的热血岁月。
2008年,是王睁茗职业生涯中熠熠生辉的一年。在印度羽毛球世青赛中,他过关斩将,最终摘得桂冠,实现了从全国青年冠军、亚青赛冠军到世青赛冠军的“青年大满贯”。这一成就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证明,更是他羽毛球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在效力国家队的十年间,他参加了无数的国际赛事,在赛场上的每一次挥拍、每一次跳跃,都倾注了他对羽毛球的热爱与执着。
退役后的王睁茗,并没有远离他热爱的羽毛球事业,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继续为羽毛球运动贡献力量。他转型成为一名羽毛球教育工作者和运动推广者,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成为教练后,王睁茗才真正体会到当年教练带他们的不易。曾经作为运动员,他只需专注于训练和比赛,而如今,他需要考虑到学员们的方方面面,从技术指导到心理辅导,从训练计划的制定到生活上的关心,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安排。他深知,培养一名优秀的羽毛球选手,不仅需要传授精湛的技术,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羽毛球教育工作,王睁茗还积极投身于羽毛球运动的推广工作。他深知,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才能让这项运动在深圳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作为深圳市羽毛球协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羽毛球赛事,不断创新赛事形式和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
联合办赛
打破地域界限,书写全运新篇
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联合举办十五运会的独特性,王睁茗首先强调,与以往全运会相比,本次赛事最大的亮点在于港澳地区深度参与办赛,打破了以往全运会主要由内地省市单独或联合承办的模式。“港澳地区承担部分项目承办工作,对当地运动员而言意义非凡。他们能在家门口站上全运会舞台,向家乡父老展示训练成果与体育精神,这种归属感和荣誉感是其他赛事难以替代的。”
除了为运动员创造便利,大湾区联合办赛还为群众观赛与区域文化融合搭建了桥梁。王睁茗指出,大湾区人口密集、城市间交通便捷,“比如从香港到深圳观赛,一小时左右就能抵达场馆”,这种高效的交通网络让体育爱好者能轻松穿梭于各城市观赛,既感受不同地域的城市文化,也体验多样化的体育氛围。“比如在广州看田径、去香港看羽毛球,观众在观赛过程中能深入了解大湾区不同城市的特色,无形中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进一步推动区域融合。”
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也让赛事覆盖范围更广。王睁茗表示,大湾区聚集了大量体育爱好者,赛事的高便利性大幅提升了群众参与感,“以往部分全运会赛事因地理位置偏远,观众参与度受限,而本次赛事能让更多人现场感受全运会的魅力,激发大众对体育的热情,这对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深圳备赛
依托经验优势,确保赛事高效推进
深圳作为羽毛球赛事的承办城市之一,筹备工作备受关注。对此,王睁茗给出了“进展顺利、保障有力”的评价,而这份底气源于深圳丰富的办赛经验。“深圳已连续两年承办世界羽联750赛事,这一级别的国际赛事在办赛标准、流程管理、场馆运营等方面与全运会高度衔接,前期积累的经验能直接应用到全运会筹备中。”
他进一步介绍,深圳市羽毛球协会在筹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协会将提供专业的保障力量,从赛事组织、裁判调配到后勤服务,都有成熟的团队负责。经过前期与相关部门的磨合,各环节衔接顺畅,能确保赛事按计划高效推进。”
对于深圳的场馆设施,王睁茗也给予高度认可。“深圳的羽毛球场馆在硬件配置上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无论是场地材质、灯光设计还是观众席布局,都能满足全运会赛事需求。此前举办世界羽联750赛事时,场馆条件就得到了国内外运动员的好评,相信本次全运会也能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竞技环境,让他们发挥出最佳水平。”
此外,王睁茗提到,深圳的羽毛球氛围为赛事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深圳市民对羽毛球热情高涨,日常参与度高,这不仅能为赛事带来大量的观众,也能营造热烈且文明的观赛氛围,让参赛运动员感受到深圳的体育活力。”
赛事赋能
激活发展潜力,夯实人才根基
在王睁茗看来,十五运会羽毛球赛事落地深圳,不仅是一次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更是推动当地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契机,这种赋能作用体现在普及推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多个层面。
从运动普及来看,大湾区本身羽毛球氛围浓厚,而全运会与此前落地的世界羽联750赛事形成“叠加效应”。“其他省市的球迷能通过全运会亲身体验深圳的顶尖场馆与办赛水平,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羽毛球运动的影响力。同时,高水平赛事能激发更多深圳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因观看比赛而爱上这项运动,进而加入到日常锻炼中,推动羽毛球在本地的普及。”
人才培养是深圳羽毛球发展的核心议题,王睁茗坦言,深圳目前没有独立的羽毛球专业队,仅有体校队伍,参赛需通过广东省选拔,“在专业层面,深圳还有提升空间”。但值得关注的是,深圳青少年羽毛球培养成果显著,“后备人才在全省及全国U系列赛事中表现突出,甚至拿到过全国冠军,这些年轻选手是深圳羽毛球未来的希望”。
为进一步夯实人才根基,王睁茗退役后也投身青少年羽毛球培养工作。他介绍,目前主要通过三类举措为青少年创造发展机会:一是增加青少年赛事名额,“延续协会传统赛事,同时与官方沟通新增赛事平台,让青少年能通过比赛检验训练成果,获得参与市级、省级高水平赛事的资格”;二是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开展俱乐部交流、U系列赛事,还邀请港澳台及其他内地城市的优秀运动员与深圳运动员互动,拓宽青少年视野”;三是提供高水平训练资源,“让青少年有机会与市体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共同训练,学习更专业的技术与战术”。
在人才培养优势方面,王睁茗指出,深圳对基层教练队伍建设的重视是关键。“当地不仅加强本土教练培养,还吸引了国内外羽毛球高手参与基层培训,让基层训练更专业、更系统。教练水平的提升直接带动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这是深圳羽毛球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深圳青少年羽毛球水平进步明显,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多方协同与区域融合
以体育为纽带,绘就发展新蓝图 羽毛球运动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学校、协会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在王睁茗眼中,三者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形成推动项目发展的合力。
在十五运会即将来临之际,王睁茗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各项筹备和推广工作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让全运精神在深圳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相信,在粤港澳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十五运会必将成为一届精彩、难忘的体育盛会,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是羽毛球推广的重要阵地。”王睁茗表示,学校拥有优质的场地资源,且安全性与保障性强,“能为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提供便利条件,无论是体育课教学、课后兴趣班还是校园赛事,都能让青少年从小接触羽毛球,培养运动习惯”。
协会则承担着专业支撑的角色。王睁茗以深圳市羽毛球协会为例,“协会重点培养专业裁判团队,目前已有8名国家级裁判,未来计划推动他们向亚洲级、国际级裁判发展。高水平裁判不仅能保障本地赛事的专业性,还能在国际赛事中为中国队争取更多话语权,提升中国羽毛球的国际影响力”。
社会力量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社会企业或机构可通过赞助赛事、捐赠器材等方式提供资金与物资支持,缓解活动举办的成本压力。比如部分青少年赛事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规模,社会赞助能帮助赛事覆盖更多人群,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参与羽毛球运动”。
除了推动羽毛球项目发展,十五运会还为大湾区区域交流注入新动力。王睁茗认为,青少年交流是重要方向,“香港、澳门的青少年对深圳等内地城市有较高的向往,通过赛事相关的青少年交流活动,比如粤港澳青少年羽毛球友谊赛、明星运动员见面会等,能让大湾区的青少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对于即将出征全运赛场的运动员,王睁茗作为广东队出身的“前辈”,也送上了期待与建议:“希望广东队选手能借助本土作战的优势,在团体或个人项目中突破自我,冲击金牌。广东队在全运会羽毛球项目中的最好成绩是亚军,期待本次赛事能创造新的历史,为广东羽毛球争光。”
最后,王睁茗向所有为十五运会筹备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与后勤保障人员表达感谢,并送上祝福:“祝愿十五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顺利圆满举办,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呈现一场史无前例的体育盛宴,也希望这场赛事能成为推动大湾区体育发展与区域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记者:邹振民
编辑:阎建伟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