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1日从2025年质量月启动仪式暨现场质量安全环境典型项目观摩会上获悉,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将于9月底完成桩基施工,10月全面展开主体结构施工。
值得关注的是,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将引入“4高铁+2城际+4地铁”,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换乘站。
国内最大轨道交通换乘站,毫米级精度破解施工难题
本次活动由深铁建设集团、中建二局承办。作为全国“质量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旨在落实质量强国建设部署,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活动围绕“复杂地质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标准化”“智慧工地实效应用”三大议题展开探讨,为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参考经验。西丽枢纽项目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质量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建设贡献“央企力量”。
行业代表及业界专家共300余人通过实地观摩与专题研讨,交流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在质量管控、技术创新、绿色施工等领域的实践经验。
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东西长2300米、南北宽590米,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建设规模达13.56万平方米,基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作为全市重点工程,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枢纽配套工程、市政工程及前期工程等。建成后,将引入“4高铁+2城际+4地铁”,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换乘站,有效缓解深圳北站接发能力饱和问题,提升深圳交通枢纽客运能级,完善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布局。
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大力推进项目创新创效、技术攻坚和绿色施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效赋能。
经过前期详细踏勘,测算出基坑石方量约15.03万立方米,微风化粗粒花岗岩岩石实测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高达128MPa。项目团队创新引入2台潜孔锤设备,通过“冲击—旋转”复合破岩工艺,将成孔效率提升约5倍,有效解决传统旋挖机入岩效率不足的问题。在钢管柱施工中,所有工程桩均达到I类桩标准。
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率超85%
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该项目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85%,并引入中水处理系统,通过五级沉淀技术实现施工用水净化再利用,累计节水12万立方米。
此外,项目构建“雾桩—喷淋—TSP监测”三位一体智能防控体系,通过实时联网市环保平台的TSP监测设备、全封闭围挡及移动雾炮车等措施,扬尘指标稳定达到《深圳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导则(2024年)》最高标准。同时,全面推行智慧工地管理,依托人脸识别门禁、无人机巡检及BIM技术,实现人员、设备、环境的全天候数字化管控。
活动同期,还举办了“质量月”公益培训,各行业专家针对工程质量管理经验、问题解决型、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及案例,企业群众性质量活动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吸引近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