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多维赋能 照亮困境儿童成长之路

09-05 16:24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小娟 通讯员 劳倩安 文/图

近日,由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办的“宝”绘未来·社会融入支持项目顺利收官。作为聚焦宝安区困境未成年人社会融入需求的专项服务项目,其依托区未保中心与各街道资源,创新融合“技能培养+场景体验+情感支持+亲子协同”四维服务模式,累计开展17场主题活动,提供社会融入个案咨询服务40人次,直接服务困境未成年人及普通未成年人超460人次,助力困境儿童在能力提升、同伴交往、社区适应中稳步成长,成功搭建起通向社会融入的坚实桥梁。

针对困境儿童社交胆怯、技巧不足的问题,项目创新设计“团辅+体验”双轨活动。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问候”“礼貌用语接力”等趣味游戏,掌握自我介绍、友好沟通等基础社交礼仪,更在感恩贺卡制作环节,将礼貌表达转化为温暖互动;公益跳蚤市场上,20名儿童化身“小掌柜”,自主完成摊位布置、物品定价与交易沟通。在石岩街道浪心社区湿地公园开展的踏青行动中,孩子们完成自然观察、环保任务,在合作探索中打破人际壁垒,不少孩子从活动初期的沉默寡言,逐渐转变为主动邀请同伴组队,社交主动性显著提升。



围绕“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社会生活场景”目标,项目打造“技能训练+职业体验”实践课堂。《收纳小达人》创意课堂上,孩子们亲手整理书包、收纳衣物,在“最整洁书桌评比”中掌握空间规划技巧;《生活小当家》全能训练营则通过“衣食住行齐体验”,让孩子学会应对日常生活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场景体验活动。在新桥街道春分口腔医院,孩子们化身“小小牙医”,既学习了口腔护理知识,也通过职业体验拓宽了社会认知;在南山区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开展的垃圾分类挑战赛上,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进行互动游戏与创意手工,让孩子在玩乐中掌握分类技巧,增强环保责任感,逐步具备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


聚焦困境儿童情绪管理与心理适应需求,4场社会情感训练活动层层递进。孩子们先通过故事分享与情绪绘画,认识喜怒哀乐等基础情绪;再通过击打沙袋、写情绪日记等方式,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掌握“情绪降温法”;而在“画出我的情绪朋友”活动中,“情绪卡片猜猜乐”让抽象情绪具象化,无纺布表情DIY则为孩子提供非语言情绪出口。“以前生气会摔东西,现在会先画一张‘愤怒小人’,再跟妈妈说原因。”参与活动的困境儿童小琪(化名)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她表示活动后与家人、同伴的争吵变少了,内心也更平静了。

为搭建家庭支持桥梁,项目设计亲子家庭共读温馨绘本、园艺、烘焙等4场亲子陪伴活动,以共同体验增进亲子联结。“孩子现在会主动跟我讲活动趣事,还教我垃圾分类,亲子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

项目并非单一开展活动,更注重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机构+街道社区+社会力量”协同支持网络。一方面,依托区未保中心与新桥、石岩、福永等5个街道的场地资源,确保活动尽可能覆盖宝安区,让困境儿童就近参与;另一方面,邀请心理咨询师、专业讲师、社区工作者组成专业团队,既提供活动指导,也通过个案咨询为40名困境儿童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与资源链接。


最后一场收官活动中,福海街道开展嘉年华活动设置游戏、咨询、祝福三大类摊位,100余名困境儿童与普通儿童及家庭共同参与,在互动中打破隔阂,进一步扩大社会对困境儿童的关注。“‘宝’绘未来·社会融入支持项目不仅为困境儿童提供了能力提升的平台,更用专业与温暖为他们打开了融入社会的大门。”宝安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总结项目经验,整合更多优质资源,为宝安区困境儿童提供更长效、更精准的支持服务,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在阳光下自信成长,绘就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