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 文/图
今年6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是中办、国办发布《意见》后,国家部委出台的第一份支持深圳深化改革的文件,也是自然资源部给予深圳的第一份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9月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若干措施》有关情况和重大意义。
优化提升“五大空间”
《若干措施》共提出五方面20条改革举措,聚焦支持深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优化提升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数字智慧空间和区域协同空间等“五大空间”,牵引推动空间治理向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精细智慧、安全韧性、一体融合加速转型,加快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具体来说,在精细治理自然生态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高标准安全,让绿色与安全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底色。
在创新激活海洋经济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坚持海陆一体、统筹联动,在海洋科技创新、产业经济、资源利用、全球治理等领域做优做强,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集约利用存量土地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聚力城市内涵式发展,统筹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提升城市发展集约度和综合承载力。
在创新打造数字智慧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加快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充分发挥空间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引领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一体构建区域协同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大区域内优布局、促联通、谋发展。
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
《若干措施》将“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首项任务,深圳将围绕树立好大国形象、搭建好国际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深圳赋能以及加强中心建设五个方面,真正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
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近期又有津巴布韦、苏丹共和国加入中心,目前意向成员国达20个。深圳作为除北京、上海外,第三个拥有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的城市,充分发挥驻地作用,将中心建设作为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在人员、场地、资金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撑保障,为建好国际红树林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区
《若干措施》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圳规资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为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实现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将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引领和要素支撑保障作用,加快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据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坚定不移构建一体化空间格局,走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道路,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联合香港共同开展2050+城市发展愿景研究,高水平规划建设好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面向未来打造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区,大力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安全宜居之城,坚定不移厚植自然生态底色,坚定不移推动内涵集约发展,坚定不移激活蓝色经济动能,坚定不移创新空间智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