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日至8日。
过去一周,依然是中国丰收季,累累硕果香飘四方。这也是深圳收获不断的一周。收获与劳作,成绩与辛勤,紧紧相连。
1
自信敞开怀抱,推动开放合作
本周是全球“进博会时间”。开放合作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灵魂。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小政了解到,深圳有1500多家企业到第三届进博会参展、洽谈。
仅11月5日下午,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市属国企就在深圳交易团采购对接洽谈会上现场签约6个国际合作项目。11月6日,落户于深圳坪山的全球疫苗行业领军企业赛诺菲巴斯德在进博会上与协和群医学院、中国医师协会、海尔生物医疗签约,旨在推动医防协同创新发展、支持公卫人才规范化培养和能力体系建设。深圳康泰生物与世界500强药企阿斯利康携手打造的疫苗生产基地在进博会现场举行的揭牌仪式、2020 深圳·智慧城市产业项目对接会暨南山区投资推介会、2020年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峰会等活动,一场接一场,作为进博会深圳交易团系列活动在沪举办。高质量引进来,深圳开放之门开得更大;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深圳与世界共享机遇。
开放合作,不仅促进共赢,也增进感情。11月7日下午,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一行座谈。座谈会上,王伟中谈到深圳不会忘怀香港40年来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给予的巨大支持,并提出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口岸建设、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教育医疗、社会民生、疫情联防联控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用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促进深港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小政觉得港媒“点新闻”说的“深港合作,从来都是双赢局面”很有道理。40年的深港“双城记”,高度体现了两地融合发展、互鉴与互惠。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有双方巩固亲如兄弟关系、加强合作的诚意,深港合作有望达到新的高度。
2
全会精神学习兴起热潮,干部人才培训迈开新步
11月4日,深圳全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小政看到,这次会议的内容很丰富。
围绕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增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了“六个充分认识、六个进一步增强”;就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切实用以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改革、引领发展,王伟中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小政注意到,着眼于科学谋划深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王伟中书记从科学确定目标并制定落实举措和现代化指标体系、坚定不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七个方面作出部署。会议的“干货”很多,把“干货”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还需要抓紧拿出“施工图”,更需要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实干。
据小政统计,截至本周,深圳市“四套班子”和各区已经分别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学习的热潮,正在深圳兴起。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干,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成立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的目的也在于此。11月2日,深圳市第一所承担改革开放人才干部培训任务的专业机构——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正式揭牌。这所位于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的学院,将突出“用案例讲思想”“用发展讲改革”“用成就讲示范”“用实践讲真知”的特点,以深圳40年改革创新实践为案例资源,探索与党校系统“用学术讲政治”相得益彰的案例教学模式;将以“国内可应用、国际可交流”为目标,建设以深圳经验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案例体系,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路径与模式。
期待这里能走出一批改革开放的“闯将”,为深圳发展提供强大的干部人才支撑,让深圳史、特区史、改革开放史留下更多响当当的名字。
3
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又有新收成
11月7日,深圳新闻界举行庆祝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表彰大会。从这次会上传出不少喜讯:深圳广电集团栏目《直播港澳台》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文字消息《8院士参与深圳保障房建设》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深圳数十件作品获广东新闻奖;10位优秀新闻工作者获深圳新闻英才奖;201件优秀作品获深圳新闻奖。
今年,朝着疫区逆行的记者成为了我们身边的英雄。想当初,当各方对新冠病毒认识还很肤浅、防治手段还很有限的时候,人们对疫情普遍抱有恐惧心理。但记者们恪尽天职,毅然出征,深入疫区,不仅记录了不见硝烟战场上的英雄,记录并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也为许许多多人匹配到了救治资源、提供了心灵慰藉。逆行出征的记者们,获奖受勋实至名归。
深圳新闻英才奖是深圳市表彰奖励专业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项。近年来,小政团队中有多个伙伴获得这一大奖。表彰是鼓励、是鞭策,我们会更加热爱、更加努力、更加投入地做好这份工作。
今年,深圳在中国新闻奖奖项上的斩获相比去年有所突破。如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文字消息《8院士参与深圳保障房建设》,这个题材只能在舍得在保障房建设上“砸钱”的地方才找得到。当然,好题材摆在那里,还需要发现的眼睛、深入的采访、精妙的构思和精彩的表达。
本周,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从2000年开始,深圳读书月每年一届,从未间断,并且影响广远。这是一件盛事,也是一个品牌。每一届读书月,都是深圳文化建设成就的一张名片。
无论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还是举办品牌文化活动,都被列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蓝图。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人,这里是一座蕴藏着宝贵素材的创作“富矿”。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不断提升“四力”,还会有更多精品力作、文化盛事涌现出来。
4
社会建设再出实招
过去一周,深圳社会建设再出实招。
11月3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关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若干措施》。在小政看来,《若干措施》最吸睛的地方,是健全了社工的薪酬保障——明确了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社工的薪酬指导价,且规定三年调整一次。其中提出的薪酬指导价在国内处于高位。众所周知,社工服务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健全薪酬保障等各种办法,让社工“吃香”,对于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周,深圳史上最大规模招医火热进行中。小政获悉,参加此次招聘单位共有70家,提供招聘岗位1908个,共招聘7125人,较去年5873人,岗位数量大幅增加,创深圳历年医疗岗位招聘数量之最。招聘时间从10月31日开始,至12月12日结束。这次招聘,诚意满满,努力给医疗人才提供更好待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应聘。
深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扎扎实实做好应做的事,必能有新作为、创新业绩、开新局面。
70秒了解深圳一周热点活动
见习编辑 王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