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一家典当行员工吴某,利用职务之便,用普通的手珠链或金属链等,偷换典当行一些典当的金饰品、名贵手表等,然后拿到其他典当行换取现金,前后从中获利百万元,最终东窗事发。近日,罗湖区人民检察院以职务侵占罪,依法对吴某提起公诉。
2022年11月,罗湖某典当行有位客户来赎回当时典当的物品,典当行一查,发现这位客户申请过延期赎回,便让他支付延期的利息。没想到,客户却表示每月的延期利息都支付过了,通过微信给了典当行的员工吴某。典当行的老板一听就意识到,几万元的延期利息应该是被这个员工吴某私下拿了。
于是,典当行里开展了自查,没想到这一查,发现远远不止那几万元延期利息的事。盘点发现,典当行里一百多万元的典当物,竟然被换成假的。报警后,目标也很快被锁定,就是那个年轻的女员工吴某。
客户来典当物品,典当行都会验真伪,只有确认是真的才会收下,然后用专用包装袋包装,包装袋上面贴有当票、客户身份证复印件、鉴定报告以及客户签字等。包装袋一次性封好后,一般不会打开。吴某在典当行里任出纳兼仓管,她保管着仓库钥匙、保险柜钥匙和保险柜密码,只有她有这个条件。一追问,吴某也承认是自己偷换了。盘点后确认,吴某用很普通的手珠链或金属链、指甲剪、钥匙扣、破手表等,偷换了典当行一些典当的金饰品、名贵手表等。
那么,典当行为什么一直没发现这些典当的物品被偷换了?
原来,吴某会专挑一些客户放弃的典当物品进行偷换,而根据客户与典当行当时签定的抵押协议,吴某再私下里帮客户交利息,这样押在典当行的原客户的物品,便记录着正常的还息情况,典当行也不会主动对所押的物品进行工作检查。而日常的一些盘点、检查等也不打开典当物品的包装袋,只是看一下和用手掂量掂量里面有东西就行,没有真正过秤,这就导致了吴某“偷天换日”的行为一直没被发现。
初步统计,被吴某偷换的那些典当物品,价值高达170余万元。那些物品又去了哪里?
吴某供认,她将那些典当物品偷拿出来,又拿到别的典当行换取现金。
据吴某供述,她平时就经济紧张,难以偿还信用卡、网贷,加上自己又被电信诈骗、在抖音又被人骗了几万块等,于是从2019年开始,她便利用工作之便偷换客人抵押典当的物品,再去其他典当行换现金。但是,吴某又多了很多开支,比如她需要自行替被她偷换物品的客人交利息费用,这样典当行就不会因客人的利息拖欠产生催收而暴露。同时,吴某自己拿去典当的物品换现金后,也要给所典当的物品每月支付一定的利息费用,没钱了又只有从典当行保险柜中再去偷换。就这样,各种钱用来周转,偿还信用卡、网贷、典当的利息等,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她偷换典当行里的物品也就越来越多,直到这次无意中暴露。
近日,罗湖区检察院以职务侵占罪依法对吴某提起公诉。年轻的吴某需要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检察官提醒,每个人都应权衡好自己的经济能力,尽量理性,不要超前消费,特别是不要触碰一些网贷等,谨防将自己一步步推向债务危机。而如果不幸出现债务危机,也应合法合理想方法,切勿采取违法犯罪的方式来应对,否则很容易会将自己一步步推向深渊,并最终会自食其果。
同时,对案中的典当行而言,教训同样深刻。每一个单位,加强对员工的法治教育、完善管理制度等都是必需的,否则单位管理上的漏洞成了员工违法犯罪的一把推手,既害了员工也害了单位。
(原标题《“当铺”员工“偷天换日”获利百万,涉嫌职务侵占被提起公诉》)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