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一场以“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美好家园社区公益节暨第四届罗湖慈善周启动仪式在罗湖益田假日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深圳市慈善会与罗湖区慈善会联合发布第四届罗湖慈善周系列活动清单。本届罗湖慈善周围绕美好家园共建、社区慈善、社会组织公益、校园少年向善四大核心主题,精心策划超60场特色活动,覆盖多类群体、多个领域,为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搭建起多元平台,凝聚更多向善力量,为城市慈善高质量发展贡献罗湖力量。
公益集市设置四大区域 让慈善融入市民生活
活动伊始,全国首支全部由视障人士组成的电声乐队——瞳仁乐队登台,带来《年少的你啊》《小美满》两首歌曲演唱,为活动拉开精彩帷幕。
本次慈善公益集市精心规划美好家园共建区、社区慈善区、社会组织公益区、校园少年向善区四大特色区域,共布局超40个特色摊位。摊位内容多样,既有爱心义卖、乡村振兴产品展销等消费类项目,也有公益打卡、项目展示、非遗手工体验等互动体验内容,还有养老服务咨询、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讲等便民服务。现场商品销售收入将按一定比例捐赠至罗湖区慈善会,真正实现“消费即慈善”,让市民轻松传递爱心。同时,通过策划这场兼具公益性与趣味性的慈善活动,不仅丰富市民生活,更有效为商场吸引客流,实现公益价值与商业活力的双向赋能。
“原来逛集市、买东西也能做慈善!”慈善公益集市上,不少市民手持集章卡,兴奋地在各个摊位间穿梭打卡。
为进一步提升参与感,集市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场景设计,让市民的“逛吃买”都能成为爱心传递的纽带,在轻松氛围中参与慈善。此外,集市还设置了集章打卡抽奖、爱心乐捐套圈、慈善知识问答等趣味互动环节,市民只需参与互动,就有机会获得爱心礼品,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对慈善的认知也不断加深。
现场,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身着整齐服装、手持各式乐器娴熟演奏《朝代歌》,悠扬旋律展少年风采与朝气,也为罗湖区慈善育人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9月期间,罗湖区以“向善吧!少年”公益计划为核心品牌,启动开展“纸等你来 益动罗湖”家校社慈善联合行动、“小口袋 大爱心”童乐慈善义卖、“大爱罗湖 善润童心”慈善第一课、“急救小英雄”少年急救联盟计划共四大慈善育人项目,覆盖全区超20所小学与幼儿园,以“教育+慈善”的融合模式,将慈善文化植入校园生活。
凝聚社会合力 筑牢慈善事业发展基石
2022年,罗湖区民政局、罗湖区慈善会创新性将9·5“中华慈善日”所在周设为“罗湖慈善周”,经过四年深耕,这一品牌活动已逐渐成为凝聚社会爱心、传递城市温暖、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四届罗湖慈善周在参与机制上实现升级,打破层级壁垒,创新联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力量,重点打造“爱心企业+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学校学生+N”多元参与平台,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让慈善理念更广泛地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
9月期间,罗湖区10个街道将持续开启“花式”慈善服务模式,把温暖与便利送到居民“家门口”:近20场“大爱罗湖 爱在身边”公益集市热闹开市,传递邻里间的温情;公益观影、手绘创作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多场关爱慰问活动精准聚焦特殊群体,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从日常便民服务到精准帮扶行动,街道、社区以接地气的方式,让慈善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织密社区慈善服务网络。
启动仪式现场,罗湖区慈善会为一批推动社区慈善发展的爱心企业与个人颁发“社区慈善伙伴”牌匾,致敬其“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的责任担当。
据悉,自2019年罗湖区慈善会设立首个街道层级社区基金以来,经过六年的培育发展,已建立26个社区基金,累计注资超850万元。这些社区基金如同“慈善活水”,精准对接社区急难愁盼问题,为促进居民参与、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助力。
同时,罗湖区民政局为罗湖区慈善会、罗湖区民乐志愿者协会等7家社会组织颁发“表扬信”。这些组织以专业服务破解民生痛点,用创新实践探索慈善公益新路径,成为构建罗湖公益慈善网络重要组成力量。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二审 王雯 三审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