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年麒麟腾跃,当清雅茶果香气弥漫,当古筝笛音穿越千年对话江湖红尘——一场主题为“非遗焕新·美好生活”的文化盛宴,7月27日下午在龙岗区园山街道眼镜公园大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烈上演。这里不仅是《龙岗非遗·风物卷》新书发布的殿堂,更是一个零距离触摸、体验、对话龙岗“活态”非遗的奇妙空间。
以书为媒,唤醒沉睡技艺
活动在熟悉的广东音乐《步步高》旋律中拉开序幕。主持人热情开场,点明活动主旨:“让沉睡的技艺醒来,让老故事走进新生活!”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指导,龙岗区文联、区作协、大康社区党委联合倾力打造。当天,区文化馆、区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区民协等单位协助加持的《龙岗非遗·风物卷》正式亮相。这部凝聚了作家们深入围屋古村、对话匠人心血的著作,被誉为“龙岗的‘文化基因库’,更是一份给未来的情书”。伴随着全场热烈的掌声和一帧帧的珍贵投影,新书书影在舞台点亮,标志着龙岗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文化火种,播撒社区校园
新书发布后,现场举行了温馨的赠书仪式。大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银荷社区、大康小学、弘文学校、园山街道图书馆、志达星教育等单位的代表上台接受赠书。
据悉,这份“文化火种”将走进社区、学校和图书馆,让孩子们和市民读者从书中触摸祖辈的智慧,让非遗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动静双绝”,非遗魅力绽放
非遗的魅力,唯有亲身体验方能深刻感受。
当天,活动精心安排了“动静双绝”的精彩展演。区级非遗项目大康山子吓舞麒麟率先登场。在传承人廖俊杰的引领下,这头诞生于百年前的祥瑞之兽威风凛凛,鼓点激昂。它不仅舞动着“龙横坪惠宝”的江湖传奇,更承载着客家人对“兴旺发达”的炽热祈愿。武术队员的拳术、棍术虎虎生威,刚劲有力,令在场观众连连叫好。
表演后,廖俊杰代表麒麟队向区作协主席虞霄赠送了“麒麟献瑞”锦旗,象征着非遗传承者与文化工作者的紧密联结。他还现场分享了五代传承的家族故事和难忘的坚守历程。
紧接着,市级非遗传承人铁煜荷率队演绎的陈氏太极拳,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展现了流淌千年的东方智慧,年轻队员们朝气蓬勃,身手不凡,寓意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表演后,她现场传授“云手”招式,引得观众纷纷模仿,笑声不断。她还分享了推广陈氏太极拳的未来思路,让观众感受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无限可能。
对话“活宝藏”,聆听守护故事
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对话传承”。主持人邀请五位重量级嘉宾登台,展开一场关于非遗保护与活化的深度对话。
“深圳、龙岗民俗活字典”廖虹雷细数龙岗地区非遗特色,畅谈深挖与活化非遗的独到见解。“非遗守护者”谢绍花动情讲述了让濒危技艺“活下来”的暖心历程,介绍了龙岗区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作家江飞泉分享了在挖掘、采访非遗传承人过程中那些被尘土掩盖却令人动容的往事与感悟。作家范丽则畅谈了行走龙岗围屋、探访人文自然景观的丰富体验与深刻感受。画家杨福徐用他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娓娓道来他画笔下提纯的龙岗风物与非遗之美。
现场观众热情高涨,抓住难得机会向这些“文化寻宝人”提问,互动氛围热烈。
市集寻趣,舌尖上的非遗
台上精彩纷呈,台下同样热闹非凡。非遗市集成为观众“逛吃”的热点。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大康本土“大凤厨娘”客家茶果。大家现场免费品尝茶果,市民排起队,文明有序地细品这份“非遗味道”。
活动尾声,赵靖源带来的舞蹈《引狮人》为这场文化盛宴画上精彩句点。随后,大家沉浸式打卡,戴上凉帽、舞动麒麟、手捧新书,在精心布置的打卡区(麒麟、凉帽、书籍等)拍下专属的“朋友圈九宫格”。
这场活动,真正让非遗从书斋、从历史中“活”了起来,融入社区烟火气,为市民带来一个“趣龙岗、有意思”的文化周末,也生动诠释了“非遗焕新·美好生活”的深厚主题。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敏